||
伴着滚滚热浪进入8月天,一周后迎来了立秋节气,然而,我们连秋天的影子还没有看到。
对于从小熟悉的一句谚语“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从来就没有相信它有什么科学依据,同许多民谚一样,顶多算是先人们的生活经验总结罢了。
不过,以前对于啥叫“早立秋”,啥叫“晚立秋”,了解的并不全面。只知道所谓早晚是按照一天内时间的早晚去确定的,比如2022年立秋具体时间是阳历8月7日晚上八点二十八分五十七秒,依照立秋交节在12-24点为晚立秋的判断方法去判断,2022年当然属于晚立秋。后来才了解到,古人关于立秋的早晚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阴历六月称为早立秋,阴历七月立秋属于晚立秋,哈哈,这个真不太理解,我只知道按照阳历,立秋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早晚就差一两天吧。
今年北京入秋时间是在阴历七月,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也是妥妥的晚立秋呀。而去年则相反。
至于每个节气的进入时间都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纯粹算出来的。与地球自转引起的地方时有关。各地入秋时间应该稍有差异。简单说,24节气对应的是地球公转轨道上的24个点,地球公转瞬间到达某个点,此时地球上一定有一根经线是正对太阳的,这根经线上的时间就是12点,然后人们根据地方时计算求出这时的北京时间,就算作这个节气发生的时间了。
老天爷并不严格按照节气出牌。不说其他地方,今年夏天北京也是热的早,出奇地热,高温持续时间特别长,很少有缓解的时候。
似乎我从小还没有感受到这么热的夏天,这些天空调都基本是24小时开着,汗也时不时冒着,真的感觉有点难过……
回想在我生命过去的60多年里,真的没有这么热过吗?遥远的往事已经在脑中变得模糊,只记得去年包括过去的几年都没有这么热过,特别是去年的夏天,多雨,高温持续时间短,似乎很轻松都过去了。
天气热,气温高,我们抱怨和媒体的渲染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热的程度。似乎这个夏天没有空调都熬不过去似的,可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我们至少多一半的时间夏天是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中过来的,我的印象中,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始,空调才在办公地址和普通百姓中普及。我家的第一套日立分体空调记得也是那时候装的。
小时候住在街上的平房里,夏天没有空调甚至没有电风扇,吃过晚饭收拾完后,家家户户都打上杀灭蚊虫的药,然后关上家门,拿上板凳和大蒲扇出门乘凉,回家前打开房门散味儿。炎热的夏天拉近了街坊门的距离,聚在一起聊天唠嗑,家长里短,成为夏天的一道菜……
那时候,城市也没有那么多的光污染,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星光,记得路灯下飞舞的蚊虫、蛾子,蚂蚱螳螂很常见……
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人们越来越会享受,不想吃点苦适应自然的变化。每每站在楼上向下望去,看到烈日下还在坚守岗位的地铁施工工人,也会想到我们的每一点享受都包含着他人的辛苦。
“晚立秋热死牛”也许曾经是人们一种真实的体验,现在这些体验啥时到来,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按照自然规律,地球的气候变化本来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都说人类的活动加快了变化的过程,全球变暖似乎已成定局。有生之年也许会经历气象上的很多“第一”,我们也许不能亲眼见证北极冰雪的消失,但逃脱不了更多极端气候的侵扰。
立秋了,但离秋天还有点远,此时按照气象标准,也许东北西北的冷凉地区也没有真正入秋吧。2021年北京气象观测代表站观象台站入秋时间为9月17日,比常年入秋时间的9月9日晚了几天,今年的秋天会来得更晚吗?有人说夏日如果极热,冬天会极冷,这个会应验吗?炎热的夏季煎熬中,已然忘记了冬季寒冷之苦,哈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