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这幅画值800万吗?

已有 2063 次阅读 2023-12-27 18:49 |个人分类:舞文弄墨|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陈少梅(1909.4--1954.9)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为金北楼最後一位弟子 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津门画坛领袖。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陈少梅先生的山水、人物、花卉、书法无一不精,中国画坛在唐伯虎逝世近400年后终于出现此位诗书画俱佳的北派山水画大师,故有"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再世"之声誉。陈少梅先生与张大千、傅儒、金北楼被画史合称为“民国四大家”。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成为晚明以来弘扬北宋绘画最杰出的画家,有“民国唐伯虎”的美誉,被认为“在近现代画坛上竖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陈少梅先生山水多见宗法宋人之本,尤于南宋马夏之风,纯熟于颖,爽利尖秀,不落一划赘笔,此幅独以南宗为法,上承董巨,下接王蒙,转益天真茂密之体,亦当行出色,可见能者无所不能。陈少梅先生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画家,本应在绘画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可惜在他45时候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临摹的这幅《松溪放棹图》,是陈少梅先生在1943年创作的。在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上,该画作曾拍出805万元的成交价

1703672477359.jpg

仿现代画家陈少梅先生的《松溪放棹图》(第二稿)


书画学习笔记  

古代文人墨客为何青睐寄情山水?

鲤鱼为何跳龙门?

双鱼图

仿黄羲先生画作《渔樵耕读图》之——读 

仿黄羲先生画作《渔樵耕读图》之——耕

仿黄羲先生画作《渔樵耕读图》之——渔

仿黄羲先生画作《渔樵耕读图》之——

励志金句,拿走不谢!

手不释卷图

莫听穿林打叶声

荷花蜻蜓图

炎炎夏日,科学吃瓜

临沈铨花鸟笔意之梅花白头翁

羽辈误教推皓首,细听多是少年情

一只鸟

一朵花

扇子有风

观音图

为什么佛像都很胖?

为什么红孩儿叫善财童子?

拂暑纳凉意,扇来竹林风

临摹溥心畲《增福财神像》,点赞的都发财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松瀑图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看我临摹的《千里江山图》

端午安康,水墨粽香

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

看我临摹的《富春山居图》

峰起云涌

黄山云雾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一举夺“葵”,祝福所有的高考学子

鱼跃龙门,祝福所有的高考学子

雏鹰将从这里起飞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绿水青山图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鸡冠花花衣

为什么丹顶鹤是长寿的象征?

山村冬景

大航海来的中药材:向日葵

一只老虎一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画向日葵,我只服梵高梵大爷

 虎!虎!虎!

 兔寒蟾冷桂花黄 

 画虎画皮难画骨

  文人墨客的兰花情结,竟是因为孔老师

仿白石老人笔意之游虾图

黄山小景

在绿水青山间诗意栖居

紫葡萄和红葡萄,哪种好吃?

心慕手追临古画,模山范水绘丹青

狐仙大哥,这几串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

大千青绿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愿您胸中有丘壑,方寸挥笔绘山河

心中有山水,处处水云间

为什么起得比鸡早呢?

桃花开,燕归来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所谓破墨法,玩的其实是表面张力

小明说,此画不符合科学道理

一藤绿荫下,花黄丝瓜长

跟着齐爷学画桃

来来来,画个鸟

画梅难画干,乱画很难看

  临白石老人笔意之牵牛花

  山村写意

  涂鸦山水

  要是不学画画,以后退休了日子怎么熬啊

  请接下句:兔年三十晚上画了只兔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415579.html

上一篇:冬日,去看海
下一篇:手机拍建筑物有何技巧?
收藏 IP: 60.233.17.*| 热度|

23 王成玉 刘炜 许培扬 尤明庆 马鸣 杨正瓴 宁利中 刘进平 农绍庄 高宏 谢钢 杨卫东 张晓良 孙颉 汪育才 杜占池 杨学祥 胡泽春 李学宽 王安良 朱晓刚 严家新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