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居杂颂》
【宋】饶节
石楠子熟雪微乾,曾向人家画里看。
觌面似君君未领,问君何处有遮栏。
《中华本草》:石南
【拼音注音】Shí Nán
【别名】风药、栾茶。
【英文名】Chinese Photinia Leaf
【出处】 (1)《别录》:石南,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干。(2)《唐本草》:石南叶似菵草,凌冬不雕,以叶细者为良,关中者好,为疗风邪丸散之要。其江山已南者长大如枇杷叶,无气味,殊不任用。今医家不复用实。(3)《蜀本草》:《图经》云,石南,终南斜谷近石处甚饶。今布人多以瓦韦为石韦,以石韦为石南。不可不审之。(4)《本草图经》:石南,株极有高大者,江湖间出,叶如枇杷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或带叶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但以夏、秋两季采收者为佳,采后晒干即可。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本种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便长3-5mm;花密生,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mm;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鲜艳着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性状】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直径0.4-0.8cm,有分枝;表面暗灰棕色,有纵皱纹,皮孔呈细点状;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暗棕色,木部黄白色,裂片状。叶互生,具柄,长1-4cm,上面有一纵槽;叶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5cm,宽2-6cm;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牙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上面棕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脉,中脉凹入。下面中脉明显突出。叶片革质而脆。气微,茎微苦,叶微涩。以枝嫩、条匀、叶完整无碎者为佳。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列近方形细胞,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组织栅状细胞3-4列,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疏松,中脉向下突出,上、下表皮内侧各有3-4列厚角细胞,壁角质化;维管束呈“U”字形,中柱鞘纤维与含黄色物质的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继续的半球形。中脉部的厚角细胞、薄壁细胞、韧皮部和叶肉组织细胞中含草酸钙棱晶和簇晶。含黄色物质的细脉散在于海绵组织及中脉的薄壁组织中尤其是中脉维管束的周围为多。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平周壁角质化,无气孔。下表皮细胞稍小,垂周壁平直,气孔稠密,不定式,副卫细胞4-8个。粉末特征:棕色。纤维众多,无色或淡黄色,多成束,破碎,直径约13μm,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草酸钙方晶易察见,直径7-33μm。草酸钙簇晶,多存于叶肉薄壁细胞内,直径16-33μm。
【毒性】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mg/kg,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Rhododendron metternichii S. et Z.,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化学成分】叶、枝含氰甙(Cyanophorie glycoside),根中不含。叶含游离的氢氰酸,其含量变化较大,约为0.015%-0.120%;另含野樱皮甙(prunasin),水解后得葡萄糖、苯甲醛及氢氰酸。
【药理作用】 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有强心、利尿、抑菌作用。3.7%煎剂对离体蛙心、100%煎剂经淋巴囊给药对在体蛙心,或75%煎剂10ml静脉注射对在体兔心均有兴奋作用。
【炮制】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1h,用滤液作下述试验:A.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加镁粉少许,加浓盐酸4-5滴,在水浴上加热,即显要橙红色。B.取上述甲醇提取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加饮和硼酸丙酮溶液和10%枸椽酸溶液各1ml,继续蒸干,将残渣在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强裂的黄绿光荧光。(2)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水少许,使之湿润。试管加塞,寒与管壁间悬挂一条用苦味酸盐溶液湿润过的滤纸,将试管置60-70℃水浴中加热约15min,试纸显砖红色。(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温浸30min,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滴加三氯醋酸试剂1-2滴,加热至100℃始显浅红色,渐变为淡紫色。
【归经】肝;肾经。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痒;强筋骨;益肝肾。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风疹;脚膝痿弱;肾虚腰痛;阳痿;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吹鼻。复方: 石南丸《圣济总录》:去风湿、活血脉。石南酒《圣济总录》:风疹不解;石南散《普济方》:息风定志。
【各家论述】(1)《纲目》:石南,古方为治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识者亦少,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阴痿之说也。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归咎于药,良可慨也。(2)《本草从新》:石楠叶祛风通利,是其所长,补肾之说,未可信也。《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南实
【拼音注音】Shí Nán Shí
【别名】鬼目(《本经》)。
【出处】《本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果实。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南叶"条。
【功能主治】《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南实
【拼音注音】Shí Nán Shí
【别名】鬼目、南实、石南果。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Photinia
【出处】出自《本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采收和储藏】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晾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石楠: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有时可达12m。小枝褐灰色,无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2-4cm,老时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本种叶片形变异较大,幼苗期锯齿有针刺。花两性;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便长3-5mm;花密生,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近圆形,直径3-4mm;雄蕊20,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花药带紫色;花柱2,有时为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子房先端有柔毛。梨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鲜艳着目,后成褐紫色。种子1颗,卵形,长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小球形,直径4-6mm,表面红色或紫褐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宿萼,果肉较薄。种子1枚,卵形,长约2mm,棕色。气微,味涩。
【归经】脾;肾经。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消积聚。主风湿积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浸酒。
【各家论述】《本经》:破积聚,逐风痹。
——摘录 《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南叶
【拼音注音】Shí Nán Yè
【别名】风药(《纲目》),石楠叶(《本草从新》),栾茶(《纲目抬遗》),红树叶、石岩树叶(《中药材手册》)。
【出处】《别录》。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干燥叶。全年可采。晒干后,扎成小把。
【生境分布】常栽植于庭院。分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原形态】石楠,又名:千年红、笔树、石眼树、扇骨木、凿角、石纲、油蜡树、水红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树冠圆形,多分枝。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8~16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主咏突起,两面常被有白粉;叶柄权2~3厘米。顶生圆锥状伞房花序,直径10~18厘米;花萼钟状,裂片5,三角形;花瓣5,广卵圆形,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子房半下位,花柱通常2枚,基部合生。梨果红色,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性状】干燥叶呈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3~6厘米,具叶柄;边缘有细密尖锐的锯齿,上面红棕色或暗棕色,下面色稍浅,主脉突起极明显,两面均平滑无毛。叶较厚,革质而脆。气无,味苦而涩。以棕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叶、枝含氰甙,根中不含。
【药理作用】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毫克/公斤,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炮制】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归经】入肝、肾经。①《本草经疏》:"入足默阴、少阴经。"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性味】辛苦,平。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平,有毒。"③《品汇精要》:"味辛苦,性平,无毒。"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五加为之使。"②《药性论》:"恶小蓟。"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益肾。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①《本经》:"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②《别录》:"疗脚弱,五旺邪气,除热。"③《药性论》:"主除热,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能逐诸风。"④《纲目》:"浸酒饮治头风。"⑤《医林纂要》:"润肾补肝,壮命门火。"⑥《现代实用中药》:"治阳痿,滑精,女子腰冷不孕,月经不调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吹鼻。复方: ①治脚膝挛痹,去风湿,活血脉,益元气:石南、白术、牛膝(三昧,酒同浸一宿,焙干)、防风、天麻、枸杞、黄芪(锉)各二两,桂(去粗皮)、鹿茸(酥炙,去毛)各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末,用木瓜一枚,去皮瓤炊令烂熟,捣作膏和药末,更用面糊少许,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圣济总录》石南丸)。②治女子神经性偏头痛:石楠叶三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半,天麻一钱半,女贞子二钱。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③治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蒂五、七个。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普济方》石南散)。④治风瘾疹经旬不解:石南叶(去粗茎,生用)三两。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匕,用酒三合,煎一沸,空心温服。(《圣济总录》石南酒)。⑤治鼠瘘: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连、雌黄各二两。为散。敷疮上,日再。(《补缺肘后方》)。
——摘录 《中药大辞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