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上课,天经地义,本无异议,但有些学校讲师的课时量大的惊人,的确令人费解。在这个科研和教学都抓且都要硬的时代,如此大的课时量,能给讲师预留多少时间去做科研呢?科研上不去,考核就很难过关了。考核不过关不只是钱的问题,关键会影响去留,将来的发展。相信大家深有体会,不再赘述。
课时量任务很重时,只能疲于应付,生吞活剥,照葫芦画瓢。试想想,4门课是什么概念?一个刚从博士毕业转型过来的新入职人员,有些以前连讲台都没站过,怎能在没适应讲台,或从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中还没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内涵时,就担负如此之重任!老师如何吃得消,学生又如何满意呢?
讲课,不仅在于书本,更在于视野和实践,但这些都是讲师所极度缺乏的,没有一定的磨练期和过渡期,估计谁都没这个本事。但这一磨练期和过渡期需要成本。哪么,谁来承担成本?总不能让学生埋单吧,他们交学费的目的就是能够享受到一流的教学资源。
进一步追问,一流的教学资源握在谁手?答案自己揣摩。既然拥有大部分科研资源,为何不承担相应的教学义务?要知道,一所真正的大学,不仅在于科研的成功,更在于本科教育的成功。为什么我们看好名牌学校,不就是人家的本科教育独一无二吗?
本科教育质量下滑,谁之错,难道只是年轻讲师不愿努力或努力不过来的结果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