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不知有多少学生想跟博士学位说“再也不见”?

已有 4331 次阅读 2013-12-1 17: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吉利川同学的《跟博士学位说“再也不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99731-746217.html)一文,让我对目前的学术环境更加担忧!真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即将在这乌烟瘴气的氛围中,退出江湖。文中说:具体对啥环境失望?(此句已删去)!。

     什么环境,我想大家心知肚明吧。在目前的考核压力和奖励刺激下,很多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了老师原始积累的资本,成天围绕课题,做实验写文章,与学生的兴趣何干?可能有人会说,兴趣可以培养嘛。没错,是可以培养,但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如果能如此,老师您为什么只对课题、文章感兴趣,而不对学生的学术发展感兴趣呢?当然,这也由不得老师,因为背后那只可恶的看不见的手,也在捉弄着老师。可老师,为什么把这一罪过转嫁到学生头上呢?明知是错的,偏还如此,不知道哪些制定培养学生政策措施的政客们,有没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过?博士作为高等人才培养,难道只是为了完成老师课题,发表几篇SCI文章?无视学生兴趣的博士培养,我真不知道与电焊技术人员培养有何区别。博士阶段,兴趣还得不到践行,难道等退休后,再慢慢琢磨不成?

    我虽然博士毕业了,也曾经在兴趣的驱动下,做了点事,可那毕竟不是全部。现在,即将也成为一名培养学生的老师(如果工作能落实的话),我真不知道将来如何去指导学生。因为我都不能按兴趣做事,学生怎么可能呢?在这个功利性极度扩张,环境极度浮躁的学术界,面对吉同学做出的选择,不知道是是喜是悲?喜的是终于有学生看到了这一弊端,而且决定逃离;悲的是学术界没有留住拟凭兴趣而踏入科研征途的年轻学子们!要知道,兴趣才是创造的引擎,才是未来学术界的希望。僵化的削足适履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永远只能定格在职业技术人员层面,离真正的科研人员相去甚远。截至目前,我们为什么很少有拿得出手的世界级创新成果,这难道不是问题的根源吗?

    不知有多少学生想跟博士学位说“再也不见”?拭目以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746240.html

上一篇:选择外文期刊,也是被逼无赖!
下一篇:借科学网资源,创办各领域开放式中文期刊,可行吗?
收藏 IP: 111.115.42.*| 热度|

1 赵序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