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毕业到现在,像我一样还没找到落脚点的学生一大片。随着新生的到来,学校要强行处置我们这些“钉子户”了。
其实,学校的难处我不是不理解,也不是不愿意给后来者腾出空间,只是未找到落脚点前,不知道把这些零散的行李往哪里搁。大家都清楚,现在的房子是刚毕业学生的魔咒,怎么勤念“阿弥陀佛”都无济于事。有单位,没房子;有房子,没票子。
学校能不能通融一下,给这些还没立稳足的学生一段缓冲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到房市上去了解行情,在手头拮据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避风挡雨之处。
学校毕竟是一个单位,学生毕竟是一个个体。个体本来就很弱势,加之现在神马般的房子,不仅弱而且可怜了。学校作为一个单位,无论如何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少弄些铺面,酒店,解决区区几百博士的住宿还不是儿戏。退一万步讲,读博期间学生对学校都是有贡献的,有的是经济上如交学费,有的是科研上如发表文章等。看在他们过去曾经为学校付出过的份上,学校难道能以扫地出门了事吗?
现在科研单位究竟怎么了,让人越来越搞不明白了?我找了个研究所做博后(因为工作最终还是泡汤了,只能硬着头皮再次踏入这趟浑水中了),被告知住宿自己解决。知情人透露,这个研究所不是没房子,只是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些房子被用于它处。试想想,一个博后成天为住宿担心受怕,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吗?
我们的国家主席、总理经常说,构建以人文本的和谐社会。这句话的含义我理解,但怎么就一直没有这种感觉呢?莫非以人为本中的“人”特指某些人。如果是,那我就错了,回头还得好好研读一下这件话得真正含义了。
博士被扫地出门,情以何堪啊!如果父母知道,肯定会伤心欲绝,怎么也不能理解,在他们和外人看来如此优秀的人,到头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早知如此,一定不会节衣缩食,债台高筑的供我们上学了。农村再差,好歹还有个落脚的地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481841.html
上一篇:
后起跑线时代---------输的更惨!下一篇:
特邀嘉宾,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