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非诚勿扰2》有许多情节出人意料之外,比如芒果与李香山(分别由姚晨与孙红雷饰演)离婚仪式之恢宏,李香山生前追悼会的召开等。在一连串的系包袱与抖包袱之间,穿插王(朔)式的热调侃与冯(小刚)式的冷幽默,让人忍俊不止的同时,一遍遍直面死亡——人生这个庞大话题的拷问。
一直以来,我的潜意识有一种张力存鲜着,那就是不去研究生死哲学,让这门深奥的学问在我面前化为青烟而散尽,现在,它来了。2005年我在某大学的学术宣传栏中看到一群著名学者齐聚一堂,在宣扬他们最新的关于生死命题的学术成果。我不敢挪步,但我心中不停地自我设问:死亡于生世而言,到底是什么?直到2007余虹先生一跃而驾鹤,他“赋予死亡哲学意味”的思考长久地盘绕在我的心间。[1] 为此,我写道:
“今天重读余虹的遗作,蓦然感到死生之间的脆薄,如山似海般压迫与追逐着一个人的潜意识。静下来,粘在一堆粉色的迷醉的文字里,无以挣脱,无从惶然。仿佛死亡的超然总是优越于生的卑微,生何能做永世的同道?死可成全万千种预设却时刻依偎,死在非然的意愿中是恒常展翼的蝴蝶,于生中,死是开端。道长在,生有朽,而死亡是累积之存在。有人说,余虹过于理想而自杀。我看,他是蓄意准备一次重生,来世于他,也是艰难的清醒罢了。他的字流着黑色的血液,纯粹且充满别一种激情。字(指学术)与死,都是尊严的器物,料想它们成为神谕,余虹践行了。”[2]
重温这段纪念文字,心里仍不免悲情如初。在《非诚勿扰2》中,与文字同样引人戚然的话语很多,诸如“活着是一种修行”、“谁在前世约了你”与那首“蹩足而煽情”的诗,只是,生者对死亡的畏惧一旦被文学化,一种隔世的温情很容易泛滥而冲破情感之堤岸。人太过脆弱,向善的力量促使他朝着他认同的至美不停地迈进。
去年,我的一位作家朋友“与小鸟说话的女子”——吴艳林溘然长逝。生前她曾要求我在她编辑的文学网站开辟个网页,我害怕自己生涩的文字伤了网站上作家们柔软的心,便回拒了。现在,真是倍觉歉疚。想想,当初哪怕挤出一点时间,也不至于在听到她过逝消息后憷痛竟自难当。想必是,我欠的债尚属不浅。
电影里还有一句让人揪心的话,就是,人是在光明的引领下走向永远的。没错,“死亡对于我们只是一种改变,而不是消灭,它是一种新的存在的开始(Death is to us change, not consummation, and the commencement of a new existence)”。对待它,我们也许需秉持一种佛心吧,因为那样就不惧怕所谓“改变”。
逻辑上可以这样界定永恒,把自我围在一个圈中,一种完全封闭的状态,那么所有的外部都被自我给围住了。圆是一种永恒,死亡是不是?正如维特根斯坦在《论确定性》中所说:“怀疑这种游戏本身就预先假定了确实性”,料想死亡也是确定的。
前段时间,传说湖南有人发现了现实版的桃花源,得过一隘口,方进入其中,来到一个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人生亦复如斯,它好比桃花源,有很多隘口,有很多光明,关键是,淡然以对,尊严以活,一如电影中李香山的选择。
注释:
[1]《完美主义者余虹的死亡》,http://news.sohu.com/s2007/yuhong/.
[2] 《死是生的开始》,http://xiaojiyun.blog.sohu.com/13019409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