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的花蕾,青涩的记忆
莲,中国人向来都非常喜欢。莲,自古至今,既入文人墨客诗卷,也上寻常百姓餐桌。莲,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
生在鱼米之乡--抚仙湖畔的我,从小就与莲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
家乡有两种特产闻名滇中。一是湖中特有的抗浪鱼,二是湖畔良田之莲藕。前者以鱼肉鲜美出名,后者以莲藕淀粉含量高,粘性好,清香扑鼻而冠以“澄江藕”之名。
澄江离昆明仅60公里之遥,上世纪90年代以前,抗浪鱼和莲藕运输到省城可以卖个好价钱。然而90年代以后,当漫步昆明街头,看到小摊、小贩担着滇池出产的小白鱼,口里唤着“抗浪鱼,澄江抗浪鱼”会觉得诧异。因为随着体型细小的银鱼引入抚仙湖,抗浪鱼的小鱼苗就被拖打银鱼的密网,一网打尽,日渐稀少,成为濒危物种,市场价格高达上千元一千克。无独有偶,澄江藕以藕节颀长、肥大、鲜嫩,成为滇中地区的餐桌佳肴。在昆明的市场上也经常会听到卖家操着川音说:“澄江藕,新鲜的澄江藕”。好奇之余,凑过去一看,藕节粗短,哪会是小时候看惯的澄江藕啊?当然,心里也不由地升起一种家乡自豪感。
家乡人对莲还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莲藕上市的季节,招待远方宾客,餐桌上总有莲藕。莲藕炖排骨、煎藕饼、炸藕条、炸藕合等等,特别美味。和朋友聊天,人们总不会忘了介绍澄江藕的特征,莲藕横截面上,分布着8-9孔藕眼,而其它地方的莲藕则是7孔。这个从来没去求证过,只当一种茶余饭后的闲聊资本罢了。饭毕,客人要走,总会盛情提出一盒澄江产的仙湖牌藕粉或者德春牌藕粉礼盒包,送给朋友。
含苞待放
长大后,看到青涩的荷花幼蕾和含苞待放的荷花,脑海里不时掠过的总是孩提时代的趣事。
在夏天的火烧云把天空染的绚烂之际,三五成群的小伙伴相约着一起挽起裤腿,勇敢地钻进田田的荷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摘盛开的荷花。全然不顾茎杆上的细刺在手臂和小腿上划了一条条血痕,也不顾小脚踩下去,淤泥散发出来的腐臭味,大家只顾兴高采烈地争论着谁摘到的荷花最大,最漂亮!
抱着一大把荷花,上了田埂,就跳到荷田边小河里冲洗泥渍。其实,摘到的荷花,从来都不会盛开,只是鼓鼓的一个大花苞,但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却非常好玩。小伙伴会把花瓣一片片地翻过来,露出中央嫩黄的花心。那时的我们简直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贪婪而使劲地闻着荷花发散出来特有清香,一口咬下荷花中央的花心,嫩嫩的,甜甜的,带着荷花特有的清香,高兴地解馋。吃完就把花瓣一片片地摘下来,做成一个碗状或舟状的莲花小船,中央压一个小石头,小心翼翼地放在河面上,看着它晃晃悠悠地顺流而下,比赛谁的莲花小船走的最远,最稳当。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526-461062.html
上一篇:
收到,请回复下一篇:
莲的故事(2) 荷叶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