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植物园的橙色军团

已有 7161 次阅读 2011-4-8 08:14 |个人分类:植物园漫步|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西双版纳, 热带雨林, 植物园, 大自然, 金黄色

       当大江南北一派春意融融,绿荫渐浓,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美丽的西双版纳也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迎来了不一样的春天。除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植物园还悄悄地酝酿着一场橙色风暴。这些橙色的花朵,一树树,一片片,一团团,在绿色的雨林中形成了不断涌动的橙色波澜,犹如绿茵场边赫赫有名的橙色军团,惹人夺目!
       新年第一天,闯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的无忧花Saraca dives盛开了,一个个绣球般的伞房花序,金黄灿烂,挂在树干上,藏在叶丛中,如同大自然送给人们的一份新年礼物!金黄的花瓣儿,纤细的花丝,一点红的花药,汇聚成金黄夺目的花序。耳闻蜜蜂忙碌采蜜的嗡嗡声,嗅到了一股香甜的味儿,似乎看到了傣族人民传说中的佛祖诞辰的圣景:金光灿烂,花香四溢!
 
 
       二月春风拂面暖,浓绿的树丛中倏地钻出了一树橙黄,遒劲沧桑的树干上缀满了金黄色的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三五成簇、成丛、成串。远观,如火如荼的火烧花隐藏于浓密的绿林;走近,树旁碧绿的草地或黑亮的柏油路面,铺了一层灿烂、耀眼的金黄,令人惊叹!当你欲弯腰捡花时,除了“簌簌”的落花声外,还可听到热闹非凡的“嗡嗡嗡”声,循声仰望:蓝天下,金黄色的花海里,是一群群辛勤的蜜蜂快乐飞舞!此时,附近村寨的傣族姑娘每年都会如约而至,捡拾这些美丽的落花,用竹篮带回家,巧手烹制春风带来的美味。她们三三两两地来植物园,身着傣族筒裙,盘着漂亮的发髻,撑着花伞,婀娜多姿,成为植物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火烧花如火如荼时,虾子花Woodfordia fruticosa也悄悄地披上了一袭橙色霞衣。在那错综复杂,看似迷乱的枝条灌木丛里,一朵朵细长的橙红色花朵慢慢地爬满了整个灌木。仔细一看,腋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萼鲜红,长管状,弯曲如虾,雄蕊突出于花萼外,整朵花儿像极了餐桌上的虾子,颇具园艺观赏价值。这橙色军团中的一员,在植被地理学上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是云南元江干热河谷-稀疏草原中分散灌木层的典型代表物种。多年前,随导师跑元江干热河谷一带,亲眼目睹了一路上盛开的虾衣花,热火朝天,异常壮观。

         

        橙色军团中,还有一种潜伏多时、花期长达半年之久的翼叶山牵牛Thunbergia alata。自去年9月至次年3月,一串串,一丛丛,如“牵牛花”一样自然地在路边灌木歇息,或沿着高高的树干向上攀援,橙色的小脸蛋在绿荫丛中异常醒目。她们拥有橙色的花瓣,花冠喉部为一圈亮黑,乍一看,像极了卡通人物,瞪着一双黑亮、清澈的双眸,静静洞悉四季的变化。

          

         在热带雨林里,以上看到的都是触手可及,触目可见的部分橙色军团队员。在茂密的树林中,在阴暗潮湿的小径上,在低矮的灌木丛中,你还会惊喜地看到一地落花,橙色或红色,在穿过林隙的阳光下,异常美丽!可当你抬头,沿着树干追根朔源时,那茂密的冠层早已将花枝的身姿轻轻遮挡,难以一睹枝头绽放的美丽!

         看,这是紫铆Butea frondosa的花,花冠橙色,基部有阔钟状的花萼,上部的龙骨瓣弯曲。林下厚厚的枯叶层,错落有致地躺着一朵朵橙色的花朵,沐着斑驳的阳光,透明而鲜艳。仰头难觅这高大乔木盛开的花姿,只好静心倾听“簌簌”落花声如天籁之音。随手摆弄地上落花,居然摆成了一对正在冲锋陷阵的斗牛,颇有乐趣。就是这样一株盛开橙色花朵的紫铆,其存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园艺观赏上,同时还是紫胶虫的重要寄主;其树皮划伤时流出的血色汁液可作收敛剂,橙色的花可以提取红色或黄色染料,真有点内外兼修之感。

 

          植物园的橙色军团,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来,又将踏着鼓点般的雷雨悄悄隐退。唯有那一树金黄、那一片赤橙,那一袭美丽,却自然地定格在植物园的春天里。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4526-430747.html

上一篇:渐行渐远的清明花
下一篇:世上最美好的馈赠
收藏 IP: 182.242.234.*| 热度|

14 唐常杰 马磊 李学宽 黄晓磊 赵新铭 杨月琴 杨秀海 吉宗祥 刘华杰 刘庆丰 王力 侯成亚 杨正瓴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