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在大学里工作半年多了。
毕业到现在,倒也还常常打开科学网看一看,偶尔也会登上自己的博客,打算写点什么。可是憋了一会,却竟然迟迟不知从何说起了。不是变得麻木了,也不是没有码字的欲望,不是这样的。只是心里实在静不下来,匆匆写了几个字,就又放下了。
这几天放假,难得可以放松放松,整理一下自己半年来的感受。如果从上大学时候算起,那么到现在,自己已经经历四所大学了。在D大做学生,在S学院做老师,然后又到IMR到学生,现在又到L大做老师。虽然已经有过在S学院做老师的经历,不过重归教师岗位之初,自己的心中还是有些不安。
在当下的中国,融入一个新环境,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对于这一点,自己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即便如此,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还是忙得天昏地暗。到人事部门填表格,给老婆安排工作,找房产部门要宿舍,从沈阳和北京两地搬运行李,到本地的日杂市场置办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盼着学校给分房子...;教学方面,这边刚刚接受完岗前培训,马上又要上交授课教案,准备试讲,结果还没通过,只好又试讲,期末临近,又是监考,又是批卷子,...;科研方面,联系供货商,购买设备,...。每天的时间被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搞得零零碎碎,文献也是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也没有心思琢磨琢磨其中的内容。好不容易挨到了寒假,学生都回家了,偌大一个学校顿时空荡荡,宿舍太冷,老婆先回娘家了。自己索性把自己关屋子里,狂看了一个礼拜的电影,心里才觉得过瘾,缓过乏来了。
但是,我知道,上学期只能算是个过渡期,不能总是像没头苍蝇一样瞎忙。春节回来后,自己想了一下,觉得也许学校就是这样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处理,不能让自己沉溺在完成这些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上,更不能让这些事情影响自己的工作计划。于是趁着开学初课程少的机会,赶紧搭建集群,掌握必要的关键技术和写基金申请书。还算顺利,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实验室总算搭起来了,一些必要技术也掌握了下来。
要讲授的课程开始以后,实验室方面只好放一放,把精力放在教学备课上。由于前面几次试讲均不顺利,所以自己也担心到底能否和学生顺利交流,把应该讲述的内容讲述清楚、到位。现在经过几次摸索,自己渐渐找到了一些自信。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们还是比较容易被我调动学习的热情的。不过,讲课也真是一件苦差事。花很多时间备课,设计课件,自然不用说,而且还要一遍遍得掰扯清楚了说给学生听,尽量让他们理解、接受,两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一身粉笔灰。不过,和学生面对面地接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学生还是很单纯的,而且朝气蓬勃。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非常认真。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自己就觉得教课水平实在有限,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授业解惑”,心里有点不安。
课上了一阵子,稍微可以喘口气了,工作重心又回到科研上来。前几天,看到组里师兄W发了一篇PRB,让我想了很多。他的文章其实并不多,外人看来,也许不是很出色。不过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组只能有一个人可以称得上博士的话,那么只有W够资格。作为一个搞计算模拟的学生,他的外语水平和编程能力都非常出色,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独立梳理文献寻找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分析结果的能力非常高,何况他还非常刻苦,绝对坐得住冷板凳。如果没有W的帮助,也许我现在还没毕业。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谢谢他。然而回想自己在组里的最初几年,在一篇篇文献中徘徊,寻找着可以做的事情,不断地摸索,尝试,失败,再摸索,再尝试,再失败。那种对一页页论文的现实意义的困惑和迷茫,甚至比方法的失败更容易让人心生退意。而在学校里,发论文是现实的事情,因为有了论文就可以评职称,职称上去了,自然会名利双收。不过学校里的科研环境和IMR相比,确实差了很多。论文所在刊物的档次是一方面,人们对待科研的态度是另一方面。如果论文只是获取名利的手段,那么剩下的事情,大家自然就清楚了,我总是担心这样下去会出事。
不管怎么说,学校和学院给了我很好的生活和工作的条件。这点还是要感谢学校和学院。这也是我没有选择出国的原因。目前的就业形势变化无常,即便出去了,对于自己而言,风险和机遇,哪个更大也不好说。现在,能够在而立之年,顺利安家立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就知足了。
以后的几年,一定会越来越忙,自己有些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想法,有待去实现,学校和学院有些工作也必须去完成... ;房子也快要竣工了,要准备装修了,然后是准备要孩子...
夜深了,花了两个小时匆匆地写了半年来角色转变带来的体会,太久没有时间看点闲书,文笔都生疏了。真是无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208-429447.html
上一篇:
家书难寄——写在毕业典礼之后下一篇:
春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