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帆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教授

博文

怀念导师顾必冲教授

已有 5417 次阅读 2009-5-25 11:20 |个人分类:人物写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怀念, 导师, 教授

 

2009218日凌晨248分,我的导师顾必冲教授在上海不幸逝世。

得知消息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之后了。当时觉得很意外,也很悲伤。

春节前,收到顾老师的短信,说他准备回武汉过年,我说等他回来就去拜年。除夕前,我发短信问候,他回复说因故不回武汉了,留在上海和子女一起过年。是啊,儿子女儿都在上海工作,年轻人工作忙假期短,老两口在那里过春节应该更好些。

元宵节时,收到了顾老师祝福的短信,我很快回了短信,祝他和师母身体健康、心情畅快。没想到,那竟然是师生之间最后一次对话!

真后悔当初没有打电话。

顾必冲教授出生于19388月,上海崇明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专业,留德学者。1961年~2000年,先后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港机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任教,2001年之后在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顾必冲教授曾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港机分会秘书长、名誉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顾必冲教授长期从事港口机械、起重运输机械、液压传动、港口机械可靠性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了《港口机械液压和液力传动》和《起重运输机械可靠性》教材,以及《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计手册》和《港口机械管理手册》。他先后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从教40多年,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很多学生已成长为相关领域的精英。

当年报考2000级博士时,我所在的武汉交通科技大学还没有管理学博士点。因为想跟着佘廉教授继续从事预警管理方面的研究,所以报考了佘老师与顾老师合招的博士研究方向: 机械故障诊断与交通灾害预警管理。

虽然,我本科学的是理工科,但毕竟已经改行多年,攻读工学博士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顾老师德高望重,和蔼可亲,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从培养计划的制订开始,他总是耐心地与我商量,要我多征求佘老师的意见。

在学习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时,他不仅给了我很多指导,而且让他的高足周强老师带我多次去实验室了解机械故障诊断和监测系统的原理和技术,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

2003年初,我打算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顾老师大力支持,马上为我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那年,我申报正高失败。当我知道自己落选的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不如他人时,不禁感到郁闷。顾老师知道后,安慰我说:没关系,我相信你明年一定能评上!

秋天,我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航灾害的预警机理与方法研究被批准了,两位导师成了我的课题组主要成员,给了我可贵的心理支持。

后来,我想毕业后出国做访问学者,出去见见世面。顾老师又热心地给我写了推荐信,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因为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研究,开题和答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质疑。顾老师为我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我如何考虑机械工程领域专家的思维角度。初稿完成后,病中的顾老师戴着老花镜看得非常仔细,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历经四年的苦读,20046月,我终于顺利答辩,并且获得了优秀成绩。

 

 


与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合影(右3为顾必冲教授)

200410月,我被评为管理学教授。

200411月,远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访问学者。

虽然,我基本上是跟从佘老师开展科研工作,但我的每一点进步,也离不开顾老师的指点和鼓励。每次我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时,顾老师都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本想当面向顾老师汇报最近的工作进展,告诉他,我们的基金项目结题后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为,可惜未能如愿。

下面列出我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以表示对顾老师的敬佩感激和怀念之情。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

[1] 罗帆,陈小佳,顾必冲.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空灾害成因机理探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8):934-938EI收录

[2] 罗帆,佘廉,顾必冲. 航空公司交通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6283):362-364EI收录

[3] 罗帆,佘廉,顾必冲. 民航机组行为失误的心理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262):191-194EI收录

[4] 罗帆,佘廉,顾必冲. 民航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框架探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44):33-36

[5] Luo Fan, Gu Bichong,She Lian. Discuss o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atterns of the Three-parts Logistic Enterprises.  Proceeding of the 4th ICMH/LS. 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2.11: 257-26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18-234031.html

上一篇:另一种缘分
下一篇:平静地离开人世
收藏 IP: .*| 热度|

3 陈安 邹斌 张天翼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