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科学家生存指南-科学传播》第二章-公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4)

已有 2104 次阅读 2014-7-23 10: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讲故事的力量

不是声音指导着故事,而是耳朵。(Italo Calvino)

 

虽然科学论文只会创造一次,但是科学故事则会在所有的人类文明中不断地传颂。人类的智力似乎是为创造故事而特别设计的,它代表着接受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科学故事所产生的精神形象是无价的认知参照,因为它组织着我们的经历,并且让它们变得连贯。

抓住了我们注意力的故事会“促使”我们从头到尾地阅读或者倾听。一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记忆辅助工具;在科学上,我们可以回忆起弗莱明(Fleming)的模具,牛顿的苹果,或者克库勒(Kekule)梦境中的那条蛇。在科学新闻中,把一篇文章被称之为一个故事并不是巧合。

无论其方法,形式,目标和内容,向公众传播科学就意味着要知道如何把它转变为一个故事。

如果我们看一下发挥作用的科普作品,我们很少发现这些作品会像是一本教科书,或者像是用简单的语言对科学论文进行了翻译。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个故事,事实,概念或者一种推理的方式不同程度地隐藏其中,并伪装成故事。对于一篇文章,一档电视节目,一本书,一部纪录片或者一个演讲来说,都是如此。科学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和新闻的语言存在着很多相似性。在一个故事中,有主角的冒险行为,有行动的时间和地点;因而即使其最简单的形式也必须包括著名的新闻“5W”要素:谁,做了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做以及何时做,这里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个H,即如何。不要像科学家那样,叙述者要像靠近主角一样靠近读者,从而避免过于抽象。就像新闻中的俗话所说的那样:“用事实来解释想法,用人来解释事实”。

选择把什么放到故事里并不取决于这个故事要全面且准确的需求,而是取决于这些内容在整个叙事结构中如何发挥作用,然后叙事结构充当了抵制和盘托出的诱惑的过滤器的角色。同时,新闻的情境—通常在科学报告中是没有的—通过增加发挥作用的基本概念,陈述该学科内部发展的历史以及解释其可能同读者的个人经历存在关联的方式得以再现。

把读者或者旁观者牵扯进来的需要意味着打破科学论文的规定格式。不是用常规的布局,而是要用新闻记者行业术语中的“倒金字塔”形式,因为假设(金字塔的塔基)是最后才考虑的事情:开头几行就需要抓住受众的情感,然后讲述这个故事的核心,之后才是具体的细节,要从最重要的地方开始。如果细节不那么重要,就应该剔除。故事不必然要反应这个事件的顺序和实际情况,但是可以有跑题,阐释,倒叙,类比,比喻等等。

这个文本不再是冷淡的,没人情味的,不再是由第三人称以大量的客观形式和被动式来叙述,而是变成了口语化的,并且紧跟听众的想象路径和心理节奏。这个话语必须流畅,而没有任何中断,因为它也意味着读者(或者听众)需要一口气读完(或听完)。

无论多么令人兴奋且具有可读性,如果它不能清晰地解释到底说了什么,那么这个科学故事也是无效的。有人说理解知识的时刻就好像是达到性高潮的时刻。正是这个才把科学故事从新闻(有效的新闻,不必然就是最好的新闻)和其他形式的公众传播区别开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813913.html

上一篇:新西兰科学(传播)近(期)(状)况
下一篇:《科学家生存指南-科学传播》第二章-公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5)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2 王荣林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