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只是改善了方法,而为改善目标。电视对呈现、整合和传播大众科学具有重要影响。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期间电视试播,把电视作为展示展览会和世界的一个窗口。
电视改写了观众和他们看到的内容之间的关系。
电视网络决定采用广播的成功模式:焦点放在娱乐上。对于希望有一种媒介可以实现更好的社会目标的人来说,比如提高公民对科学的认识,电视采用广播的模式限制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有人批判到很少关注到电视这项技术奖如何用于公共目的,很少有公众的讨论出现在电视上。电视的“理想潜能”和“实际可能性”相混淆了。电视网络公司决定了这个技术的发展方向,因为他们认为听众收听广播是为了娱乐而非受教育或启发,电视也是如此,另外电视节目要比广播贵很多,这也使得娱乐节目更符合商业惯例。
探讨“自动化时代”(automobile age)的时候,技术史学家不仅要考虑技术,还应该考虑给社会、文化、土地利用模式和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科学史学家也应该考虑文化和政治的变迁。电视塑造了美国文化,也被美国文化所塑造。最终电视成为“幻觉”的载体,并让观众时刻具有融入感。1945年电视刚出现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技术或者一套家具,而十年间,它就无所不包了,有情境、文化、工业、内容、经历等等。
对科学来说,在电视上进行展示具有光明的前景,一系列成就也使得制片人愿意在这方面寻求灵感。但是大学,科研机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是否应该坚持传统的方式进行“科普”,还是利用只有很少人愿意看的电视(a few knowledge seekers)进行科学教育,亦或是同商业电视台合作?电视台也认为科学家们倾向的电视节目往往不会吸引更多观众。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大批人在电视上干着科普的事,比如Mr. Wizard, Dr. Frank Baxter,Carl Sagan等等。但是电视产业却把科学转变成了娱乐的方式,把科学融入到戏剧等形式当中。
科学最终在电视上呈现也是一系列博弈的结果。吸引观众的科学节目也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30年代,广播就偏好于科学家而非科学,个性而非科学事实。电视也渐渐地把理论,过程,解释,结论等压缩成“原生重现”,并强调社会问题,伦理困境,道德挑战和争议性问题。40多年来,电视中的科学转向了政治和道德,社会情境和科学名人。
科普的成功要有科学家和诠释者,后者是向手握遥控器的观众解释科学的。大众传媒(广播和电视)制造了大规模的市场,对收益的关注使得这些传媒更关注娱乐,而非教育。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电视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对的,因为经济,社会,历史等原因会影响工作那个对电视上形象的看法。无论如何,科学通过重构自身的信息,电视这个媒体把一个新的产物装进了一个小小的屏幕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