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加强研究,强化博客和微博的科学传播功能--顺祝各位博主新年快乐 精选

已有 3546 次阅读 2014-1-30 16: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新媒体应用的不断扩展,博客和微博等新兴媒体在科学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博客和微博进行科学传播、对伪科学进行破除、对科学理性进行培养和提升成为当前科学传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阐述了博客和微博的发展状况,梳理了博客和微博在科学传播中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以博客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广大公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用网络获取科学相关信息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广大手机用户被比喻为“低头族”和“手指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众对网络的依存程度。《第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6 月底,我国拥有博客/ 个人空间的网民规模达到4 亿多,拥有微博的网民规模达到3.3 亿。这些博客和微博中的信息多样而广泛,内容庞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划归为科学传播的范畴。

第一,博客方面影响力较大的主要包括科学网博客,科学松鼠会群博,新浪博客等。以科学网博客为例,作为一个旨在构建全球华人科学社区的科学网博客目前共有实名注册用户约100 万人,其中活跃用户8 万人左右,相关研究显示科学网博客上的实名注册用户大部分拥有中级以上职称,还包括一些两院院士和著名的科学家,以及海外华人科学家群体。科学网博客的栏目是根据学科体系的设置而展开的,这样有利于相关专业领域的博主发表博文。同时博主群体人数众多,每天的博文原创数目达到上百篇,绝大部分都是与科学或者科学传播相关的,这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信息,也分享了科学网博主个人对科学及科学研究的体会和感悟,进而搭建了大科学的平台。此外,博客的用户较为稳定,一方面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自由氛围,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高级科普的发展。

第二,当前微博用户主要集中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搜狐微博。由于微博的内容短小精悍,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消费信息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传播,因而在公众中拥有较大的市场和空间。而微博用户所发布的内容中,有一些是与科学传播或者科学相关的,这为利用微博开展科学传播、提升科学传播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一些科研机构、科学组织也开设了官方微博,及时准确地发布科学共同体正确的声音,此外还有一些意见领袖的微博对于科学传播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随着微信用户群的不断增加,微博的传播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用户更多地是利用微博了解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则是通过微信的朋友圈来获取。

二、科学博客和微博在科学传播中的不足

一是对科学博客和微博开展科学传播的相关问题研究不足。利用科学博客和微博开展科学传播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满足了公众获取科学的需求,但是对于利用科学博客和微博开展科学传播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目前除散见的一些研究论文之外,支撑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专门项目还没有设立,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数据统计,因而难以就具体的实践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科学博客和微博的发展还不完善。一方面,目前开设博客的博主大多是个人用户,他们发表博文的动机基本上是个人喜好,而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博文的内容也大多与个人的经历和专业相关,因而其中会夹杂着个人的一些主观情感。另外一方面,由于微博的容量有限,有时候无法展现整个过程或者事件的全貌,加之微博上的断章取义,一些意见领袖和大V 们对某些话题不假思索地发布或者转发,从而使得科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也增加了微博上不科学或者伪科学内容的大量出现。

三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不足。博客和微博上热议的话题可以转化为传统媒体科学传播的内容,比如《中国科学报》会定期转载科学网博客上优秀的博文,CCTV-2《是真的吗?》节目也会对微博上的一些话题进行实验验证,但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程度仍显不足,一些优秀的博主只是在网络上互相交流或者“互粉”,而在线下则缺乏交流和沟通,同时在线下的科学传播活动中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利用科学博客和微博进行科学传播的对策建议

一要充分研究博客和微博的科学传播问题。虽然对于利用博客和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科学传播的呼声较高,而且这些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该领域中还缺乏深入的研究,相关的数据也掌握不足。应设立相关课题探讨博客和微博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特点、影响评价以及受众等问题,从而为利用博客和微博开展科学传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二要鼓励相关的学会、协会开设官方微博和博客。国外相关机构或者媒体的官网上都有博客专栏,科学家或者科学新闻记者会通过这些渠道发布相关信息,甚至还有专业的科学博客网站。应该鼓励国内的相关机构和学会、协会开设官方博客和微博,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发布科学相关的信息和新闻;同时继续举办全国科学博客以及微博科学传播大赛,引领博主和微博用户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另外也可以吸收在博客和微博科学传播方面较优秀的个人,鼓励他们为科学传播服务,甚至可以和微博运营商(比如新浪微博)和一些博客网站(比如科学网)进行合作,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

三要加强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继续鼓励线下媒体充分利用博客和微博的内容进行科学传播活动,包括转载博文以及对伪科学和非科学信息进行验证、辟谣,从而传播正确的科学,并扩大科学传播的覆盖面和受众;同时建议成立新媒体科学传播或者博客科学传播相关组织,加强博主之间的线下交流与互动,并积极吸收其参与相关的科普活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763478.html

上一篇:你的故事适合什么样的媒体
下一篇:2013年“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一览表
收藏 IP: 115.170.101.*| 热度|

5 曹聪 吕洪波 高友鹤 肖振亚 时志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