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为高级科普掌一盏灯

已有 2281 次阅读 2013-5-27 21: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现在科普应该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有时候应该有定制化的服务。因为不同的人需要的是不同的科普,对某些人重要的内容可能会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垃圾”。就像普发的手机报一样,农民需要的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不太可能成为城里码农们的首选。而这个时候科普更应该研究受众,特别是分众,在这个问题上,科普有时候可以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细分的做法,找到自己的目标群体,这大概也就是niche吧。而目前来说,受众研究的缺乏成为了阻碍科普进一步精细化发展的桎梏。

我们有人群的区分,目前来说比较通行的是五大人群,即农民,青少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但是这五大人群是否可以继续进行细分,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这是基于他们的性别、教育背景、人际关系网络、工作性质、社会资本拥有度、所处的社会情境。而目前我们所针对的这五大人群的各种科普和工程也都是在受众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展的。我们的情况复杂很多,即使是同一农民群体,其特点也是不同的。10多年前《国事纵横》丛书中有一本中谈到了南北差异问题,比如“南方广告多,北方标语多”、“南方重经济,北方重政治”等等(当然这是该书出版时的状况,现在应该有所变化),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东、西、南、北的差异化。另外一方面,有时候成千上万的抽样也未必能覆盖所有的指标,肯定存在挂一漏万的情况。所以未来的科普应该是精细化的、定制的、用户导向的科普。

同时,也有人觉得科普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不过个人总是觉得高级不错,但是说到低级似乎总有点不舒服的感觉,好像低级就低人一等似得,科普不应该有高低之分。其实情况也未必如此,我想这个高级和低级说的不是优劣的问题。当然高级科普和低级科普一样重要,一样需要对受众进行关注,进行细分,进行用户定制化的服务。而说到高级科普,我想其大概的意思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科普吧。因为这些人经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精神,而科普在他们这个群体中存在的原因在于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以及科普是他们走出高等学府后接受非正规教育的主要渠道。进而我觉得高级科普有时候比低级科普更困难,低级科普有时候可以是填鸭式的,这也是缺失模型仍然有市场的一个方面,而高级科普面对的是细分化的受众,他们的个性有时候在对其进行科普的过程中起到一些消极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级科普更应该关注的是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的传播和普及,因为这个群体完全有能力掌握科学知识,而且他们也会寻找并学习和利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也就是公民科学的内涵之一,但是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的传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进而,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更应该是科普的基础,其重要性要大过科学知识。

说到高级科普,《大学科普》这本杂志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大学里的一本科普杂志,发表的很多都是对科普的反思和探讨,其中不乏有关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的思索。而《大学科普》也一直把高级科普作为其发展的一个目标。说到《大学科普》,不得不说到靳萍老师,她对科普的热爱让我在钦佩之余更加感到她对科普这份工作的担当和奉献。《大学科普》的发展壮大是靳萍老师的期盼,而靳萍老师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大学科普》的发展之中。她和《大学科普》无法分割,并且一直在高级科普的前沿奋斗不止,力图开拓高级科普的新局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说明了即使是一点点的事情也可能引起实质性的变化。而这点“星星之火”有时候会变成燎原之势。即使不能出现“可以燎原”的效果,也会成为人们在黑夜中前行的一个指引。

《大学科普》以及靳萍老师就是在为高级科普掌一盏灯,这盏灯有可能是导致“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也有可能是茫茫大海上不远处的一个灯塔。它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高级科普,并践行高级科普,也促进高级科普的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8002-694075.html

上一篇:纪录片(之一)
下一篇:韩国果川国立科技馆馆长一行到中国科普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收藏 IP: 1.203.108.*| 热度|

1 鲍得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