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曾说,高校里,“引进的是人才,选留的是师资”。随着国家加大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每个高校都在想方设法,挖掘海外人才资源。高校每年将源源不断地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必然的结果就是,土鳖或一般性师资的选留机会将大大减少,引进的待遇和给予的平台将大不如前。
“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青年千人”计划,简称“青千”。对于“青千”来说,来到高校,一下就有很高的平台,有不菲的科研启动经费,也不用为职称发愁,而且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名额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大力支持。只要入选这个人才计划了,可谓一路绿灯。年纪轻轻的,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些为学校发展默默奉献多年直到光荣退休也无法享受的待遇。
“青千”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高校争先抢夺的重要人才渠道。能够入选“青千”计划,已经成为众多海归博士追求的目标。不过,也为国内土鳖们带来了不少压力,因为,好一点的大学只瞄准“青千”层次。那么,土鳖们毕业就只能去普通的高校和一般性企业或研究所工作了。
成功入选“青千”的标准是什么?不容置疑,发表论文的水平占了很大成分。海归博士们,确实具有较高的学术视野,也在某个小的领域做出过突出成绩,才能发表出高水平论文。那么试问,引进这么多只会发论文的人,是不是高校只需要发论文,或者只培养会发SCI论文的人呢。
春节前,一个美国休斯敦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的博士,发邮件想来我实验室工作,要求一个讲师职位。我的回复是,十分愿意和欢迎他加盟我实验室,可是按他目前发表的论文来看,估计是难了,仅仅是一些SEG的会议论文,连EI都不是。结果,可想而知,年前转发到人事部门的邮件,年后也没有任何答复和结果,我想这肯定是不怎么感冒了,因为达不到“人才”标准。其实,这个洋博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论文不行,知道国内很在乎高水平的论文,也提前给我解释过,在他导师所在的团队,他的论文还算是好的了。这说明,在美国,能否取得博士学位,也并没有要求发多少论文,只要导师认可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就可以毕业。
大力引进青年人才是好事,但如何使青年人才扎根发芽,茁壮成长,真正发挥其学术上的引领作用,也是人事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事情。青千一般年龄比较小,尽管某个领域的学术水平高,但作为高校引进的人才,还需要担负教学、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的其他工作。比如,让一个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就开始独立指导博士生;或者说仅仅论文写的好的人,指导仅仅是做一些技术类课题的硕士生,会不会存在一些问题呢。因此,青年人才也还是需要长期磨练,不断积累经验。
没有任何人才帽子的师资呢,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每年都有科研经费任务、上课学时数、发SCI的要求等。哪一环被卡住了,就晋升不了职称,进不了职称,就不能带学生,没有学生,就没人帮你干活,没活干就不可能有经费。我熟悉的一位年轻老师,博士毕业好几年了,SCI论文也够了,小课题也做了不少。可是,没有主持国字号课题或单笔科研经费到账不够等硬条件限制,一直没法申报副教授职称。只好一直耐心等待哪一天有个大课题下来或命中NSFC面上课题(因已过青基年龄),才能摘掉讲师的帽子。可见,土鳖们想顺利发展,科研、教学得样样行,否则进入死循环,环环是死扣。
人才与师资,干一样的活,却不一样的“待遇”。一旦有了人才帽,就有资本在国内任何高校到处“跑动”,如果单位一不小心“得罪”了人才,可能没几年就成了其他单位的人才了。而师资们呢,想跑就没那么容易了,也许反而会死心塌地的为学校“卖命”。
人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师资们却在幕后真正承担了绝大部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