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大原校长刘道玉:“应取消研究生免试推荐制度”中,谈到“取消研究生免试推荐制,这对于校外其他的考生是极不公平的。这个制度的设计者,美其名曰是保证“尖子人才”不外流。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既然是尖子人才,那就不应该怕考试。这是在考研上的“马太效应”,即所谓的优秀生免试推荐,而非优秀生还必须考试,这是哪一家的政策?在现行考研制度没有改变以前,任何人都没有免试的权利,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取消免试推荐,还有利于堵塞开后门和某些“潜规则”的不正之风。”
其实,刘校长主要考虑了教育公平、考试公平的问题。而从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来看,第一年修学分,第二年科研训练,第三年找工作写论文。真正的科研训练时间就落到第二年了。第二年学生进实验室,得有2-3个月的适应期、过渡期。
在我国,对于双休日、法定假日,有人算了一下帐:
一年约52周,双休日就有104天,再加上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1天,五一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国庆3天,共11天国定节假日,104+11=115天。
365-115=250,正常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是250天/年。
对于学生,再扣除寒、暑假约1个半月≈50天,即250-50=200天/年。
也就是说,三年制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其实真正的科研工作时间就是:200/30 ≈ 6.7个月。进一步扣除过渡期2个月,有效科研工作时间大约就剩下140天/3年左右(还未计算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提高科研能力?
如果取消推免制度,大四学生全体参加硕士入学考试,相当于把本科阶段也很可怜的时间又占用了至少半年。少部分推免生本该毕业设计质量还行,也将大打折扣。
对于推免研究生,大四阶段可以至少提前半年时间进入实验室,提前完成科研过渡(比如科研方向的熟悉、编程能力、文档规范性、工作汇报能力等)。这为后来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提前铺平了道路。
关于“尖子人才,那就不应该怕考试”的观点,这不是怕与不怕的问题。关键是考试尖子不一定是尖子人才。我国的考试选拔制度本来对人才培养就是一种制约。如果,再取消实行这么多年的推免生制度,那就是一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的倒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