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菲博士的一篇博文“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往往能够找到好工作”引起众人关注,这个话题比那些涉及国家体制问题,或者甚是深奥的、专业的话题更能引起不论是导师还是在读研究生的共鸣。迟博士的博文主题其实本身就隐含着我国现行学位制度和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这是国家教育体制问题,作为普通教师谈论起来很困难,也是我们目前短时间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博文中的两个关键词“差劲的硕士生”和“找好工作”确实是很贴近导师和在读硕士生的话题,也是我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博文发出后,探讨、评论与新撰博文中对前者,即“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的讨论话题还是很多的。如:刘旭霞老师的“导师眼里差劲的学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吕喆老师的“到底神马叫“差劲学生”?”等。关于这个议题,本文不做评述。
然而,究竟啥样的工作是“好工作”这个话题,我个人认为真不好定论。迟博士暗示的是:“大部分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好工作,即大外企、大国企或者其他薪水很高的工作”。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到了本世纪,即使用“三百六十行”来描述当前就业问题,也都是无法囊括当今社会职业的种类。所以说,用暂时的“规模大”或“薪水高”来评判工作单位的好与不好,太过于笼统。这里我想结合本人多年指导硕士生的经历,结合电子信息行业的就业情况,谈几点个人体会。
体会一:“起薪高”不等于永远薪水高
国内电子行业大而强的外企很多:如三星电子、微软、苹果、intel、安捷伦等;国内IT大企业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等等。以上公司均属于世界500强,甚至是200强以内的IT精英企业。近年来,确实有“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进入这些行业工作的。他(她)们的签约起薪一般是1W-3W以上。但是企业招人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不是只看重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他们的初衷也是寻求高素质、能给企业做贡献的员工。可想而知,一个在学校懒散、不思进取、浮躁、急功近利的硕士生,即使顺利进入该企业,但在企业的后续表现也是可想而知的。要不很快被开掉,要不长期坐冷板凳,得不到晋升,等于被软解雇。慢慢的只有自己走人了之,重新找个单位。除非你是具有“关系硬”的背景的人(这毕竟是少数和例外,不具有普遍性)。
体会二:“热门行业”不等于永远热门
就业本身是具有阶段性的,就如上世纪80-90年代,国营大厂的工人远比知识分子、甚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地位还高。当年的很多女知识青年都还想找个城市工厂的男工人结婚。结果呢,没几年光景,有本事的纷纷下海,没本事的纷纷下岗。最近中央台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下海”电视剧中的两个人物:陈志平与旷大成就是一个时代的代表。陈志平本是循规蹈矩成习惯的人,只想把一家人团在一起,日子是穷是富倒不在他心上。可惜造化弄人,他的心愿一再落空,弟弟妹妹一个一个离他而去,就连他心爱的妻子,最后也跟他离了婚。他的苦闷有谁知道?幸而后来他也干上了建筑,当上了经理,还得到了前小姨的爱,总算实现了“好人必有好报”。旷大成,正像不少先富起来的标兵,他缺少文化,举止粗俗,站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中央,打着“大哥大”炫耀富贵身份,让车流围他绕道而行,这在当时确实算一个成功者。可时代进步了,才觉得缺少了文化、修养及内敛,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果真的仅仅用“薪水”高低来衡量工作的好与坏的话,那可以说,科学网上的博主们所从事的都是些“没劲”的工作了。真的,还不如在大城市繁华地段摆地摊了。
言归正传,一个人找工作不是说他(她)是否进了大企业,大外企,就是找到好工作了。而是要看这个工作是否他(她)喜欢,是否能发挥他的才能,是否具有竞争力和自身发展的空间。我认为,这才是所谓的“好工作”。比如,今年我实验室就有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未去大公司实习的),却找了一个不怎么有名的企业,而且还不在大城市,是一个地级市。但工作不到2个月,单位领导就很赏识他,已经给他提到了项目主管的位置。
体会三:要看前景,着眼未来
张海霞老师的博文:“研究生毕业找什么工作?”写得很好,我还专门转发给我实验室的研究生看了,大部分同学是比较认同的。人要着眼未来,而不是仅仅看目前企业规模和效益问题。尽管大企业、大平台能给你成功的机会要多一些。但是,这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即那些踏实、务实、勤奋、专业基础扎实和学到了真本事的人的,而不是那些“导师眼里差劲的研究生”的。我也经常鼓励研究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出国,或者尽量找那些需要涉及技术层面的工作。比如高校、高层次研究所等。从短期来看,尽管起薪低,但就个人而言,具有发展潜力的空间很大。再加上个人努力,成功的机会很多。因为你是研究生毕业,是具有独立承担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人。这才是最适合你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好工作。尽管我国的科研体制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比起复杂的社会大环境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地方。
体会四:学好真本事是找到“好工作”的硬道理
结论与建议
迟博士的博文“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往往能够找到好工作”的议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具有普适性。但也绝不至于达到像曹建军博主所描述的那样“误人子弟!”程度,仅仅是对某些个别想象的描述。建议题目改为:“导师眼里差劲的硕士生也有可能找到好工作”。
另外,作为导师,我们也应有义务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立志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尽量选择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这点可能很多博主可能要笑话我了~)
相关博文:挡不住的诱惑——研究生“高薪”实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