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法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uxia126

博文

找不着”北“了【游记】

已有 7269 次阅读 2012-8-22 09:33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北半球, 南半球

     其实吸引我去澳大利亚的,是一直以来就想验证的一个感觉:在澳洲,是否会感觉到太阳从西边出来呢?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但问了许多人,都很坚定地回答:太阳肯定是从东边出来!
  
  公元2007年2月7日早晨,我从武汉飞香港,再从香港飞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的北部城市凯恩斯,又从凯恩斯飞昆士兰州的州府布里斯班,历经近13个小时,花了我一天半的时间。
  当飞机终于停留在布里斯班机场时,我的心里才算是如一块石头落了地。当时真想大呼一声:澳大利亚,我终于来了!
  "澳洲的太阳是否是从西边出来?"这个问题,在去澳大利亚之前,又问了在澳洲工作的先生,甚至向生活在澳洲十几年的黄惟群先生求证过.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我也早就知道,事实上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无论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我要问的问题其实应该是:在澳洲,你是否感觉到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呢?
  他们并不理解我问的问题,以为我在开玩笑。
  不过,感觉,确实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有时候特别相信感觉,就如你看到一个人对你微笑,如果还是一个长得很靓的女人,你对她会有怎样的感觉?会把她的微笑当作恶意还是善意呢?我宁愿相信她是善意的,就是感觉.
  
  如果你习惯了看太阳从东方升起后,沿着南方缓缓向西移动,在西方沉下去。你就会坚信,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中午太阳就该在南方。下午就该在西方了。到了南半球,虽然东还是那个东,但中午的太阳却不在南却变成了在北了。一直相信太阳中午应在南方的人,到了澳洲还以为自己在北半球的话,或者忘记自己在南半球的事实,当到中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按照老师教的中午辨认方向的口诀:“面向太阳,前面是南,左边是东,右边西。”那你明明看到早晨太阳是从你的右边升起来的,那不就是“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么?
  
  
  我一直想找到“太阳从西边升起来”的感觉。可真正到了澳洲,却分不清楚东西南北了。往往把东当作北。把北当做西,把西当作南,把南当作东。
  我去澳洲的时候,我访问的城市布里斯班正是夏天。天亮得很早,太阳也早早升起。往往没等我起床,它早就高高地挂在天空了。等我看它时,它多数时候是一会儿躲一会儿藏的,不让我看清楚它的真面目。其实我也怕真实地面对它:它的烈焰,太厉害了。戴上帽子,戴上墨镜,再打一把伞,还得涂上厚厚的一层防晒霜才可以减轻点它对人的伤害,哪里还敢和它对视?
?
   所以,多数时候,我只考虑怎么防备它,根本忘记了求证它到底是从东边出来还是西边出来的。也免得我一旦真的有那种感觉,不小心说了出来,会被儿子和老公取笑:“哈哈,你以为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的?”
  如果你轻信自己的承受力,在外出时不小心呵护自己的话,就别怪澳洲的阳光不客气,它马上就会在你的身上留点痕迹,给你点“颜色”瞧瞧!这可是我亲身经历的。2月16日我们去黄金海岸,儿子和老公在软软的沙滩上很惬意地漫步,趟着海谁,感受着浪打风吹,看海鸥飞飞落落。完全忘记了自己在裸露着双腿双脚。儿子还有点抵抗力,老公的腿脚在沙滩上行走几个小时之后,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从2月16日下午,开始觉得不舒服。到了晚上,就完全肿了起来。第二天便不能走路.这状况一直持续到3月4日,才渐渐消肿。恢复一些。让我们彻底见识了澳洲阳光的力量。我们去墨尔本旅游时,会见了上海检验检疫局在那里短期工作的一位朋友.一个中年女士,她穿着长袖,虽然当时不很热,但在夏季也很特别。她告诉我:是春节去悉尼朋友家时,因为大意没有涂防晒霜的缘故,一天下来便起了很多疙瘩,难看极了,不敢示人,只好长袖遮掩。有时候你看着天阴,以为阳光没有那么毒,往往这时候的忽略会造成晒伤。这是这位朋友给我的告诫.所以以后很多的时间,我忽略了体验太阳是否从西边升起.唯一的一次错觉是一个下午,当我在先生的帮助下找到北方之后,却将即将落下的夕阳当作朝阳了!望着北,和望着南的区别在哪呢?南和北真的有必要分那么清楚么?
  
  在澳洲的日子,我宁愿迷失自己,也不想他们一次次来修正我的哪怕错误的感觉.
  
  3月11日晚,当飞机重新降落到香港机场时,我又有重新找到“北”的快乐,那所有的错误感觉,都因为回到北半球而纠正了。
                                   
                                     2007年3月首次发表于“我的小菜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287-604677.html

上一篇:孰能辩之是雌雄?
下一篇:没郎的牛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7 陆俊茜 杨永田 朱晓刚 张玉秀 陈湘明 史智才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