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孟孟
早起监考。我负责的考场,有前后两道门。前门上写着“怕苦莫进”,后门上写着“滴水穿石”。
数学试卷(理科普通班,文科实验班)中有这样一道题:
解不等式:x2 +3x-8<10 (8分)
在不等式左边可以隐约地看见一个绝对值号,但过于隐约,以致许多考生都将其忽略掉了。然而,还是有个学生举手,并将此疑惑提了出来。我让他稍等,便自己提起笔描算了一下,觉着没绝对值也可以算出答案,就告他,没有绝对值。可他却跟我说了句似乎与此无关的话:老师!这道题8分啊!
当时我没能理解那位学生的意思,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便转身离开了。接着陆续又有几个学生问到这个问题,我便拨通了教务处的电话。刚要跟主任讲试卷的事,考场内的广播响了,正准备说这道不等式了。结果是:在不等式的左边加上绝对值号。那位学生听到这里,便抬头看我,我只有还以抱歉的一笑。
那位学生也许不知,其实,他的确不知,我是学文科出身的,在这所中学只是一位普通的
对于考生的疑惑和提问,我当时的理解是:他认为,这道不等式题左边没有绝对值号就不能做,就有问题。可是我,一来透过近视镜并没看到所谓的绝对值号,二来自己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所以,才会那样告知他。可之后我才领悟了那位学生的意思:8分啊!如果左边没绝对值或者隐约的绝对值号不显现,那这道题不就过于简单了?不就是在白送分数,白送“牛奶”吗?
没想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即便清晰的语言,简短的对话,也可能会产生差异性的理解。原因何在呢?
其实,在老师面前,学生往往是简短的;在学生面前,老师往往是独断的。
学生的这种简短,通常不是言简意赅,而是说前句,丢后句;有前言,没后语。这并非他(她)们缺少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是教师的架子往往搞得学生莫名的紧张,教师的权威常常使得学生欲言又止。他(她)们在同学和朋友面前,绝不缺少表达的天赋。与朋友言,他(她)们个个都是优秀的演说家,难得的幽默师。
老师的这种独断,通常不是英明果断,而是听一句,评是非;看一眼,定优劣。这并非他(她)们缺少聆听的耐心和审视的目光,而是在学生面前久积的武断和自负,迷糊了他(她)们智慧和仁爱。
所以,老师们!搁置自己的“英明”,便搁置了对学生的武断;消解自己的自负,便消解了与学生的误解。
初写于2009年元月6日,改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