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文革中红卫兵砸毁孔子故居全过程

已有 20606 次阅读 2013-5-17 08:50 |个人分类:天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孔子, 红卫兵, 北京师大

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许培扬老师注意到了。但是应该有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日子,因为,讨论文革,更有现实意义。看到王汉森老师的文章“文革时期“孔家店”蒙难记”和冯用军老师的文章“揭发文革余孽谭厚兰反人类反社会反历史罪行”,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文革对中国文化的巨大破坏。特别是北京师大的学生的供献。稍有点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给出图片。但更为遗憾的是,在北京师大的官方网站上,我们找不到这段历史的蛛丝马迹。就好像它从来没有发生过。没有反思就谈不上思过。不尊重历史就难免重蹈覆辙。所有北京师大的校友都应该知道这段历史。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请继续阅读。

下面是文革中红卫兵砸毁孔子故居全过程,并带有图片。其中关于北京师大学生谭厚兰的简历部分重复,故略去。


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开进曲阜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代一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十九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也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表达对他的推崇和对儒家思想的尊奉,在他的故乡曲阜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孔林、孔府。它位於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气势雄伟壮丽的庞大古代建筑群。

孔子在山东曲阜安息了两千四百多年,碰到史无前例的文革时代,竟也成为清算对象。1966年10月间,中央文革“红人”戚本禹通过《红旗》杂志负责人林杰指使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头领谭厚兰去山东曲阜“造孔家店的反”,因为孔子是“万世师表”,刨孔子坟的历史使命理应由未来的教师们承包。

11月10日,谭厚兰一行二百多人到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联合成立“讨孔联络站”。砸孔坟前,他们请示了戚本禹,戚又请示陈伯达。12日,陈批示“孔坟可以挖掉。”他们便砸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查封孔府,扫荡了孔子及其后裔安息的孔林。

下面是曲阜师范学院“思想红卫兵讨孔战士”的实录:“由红卫兵和贫、下中农组成的突击队,带著深仇大恨到了孔林。他们抡起镢头、挥舞铁掀,狠刨孔老二及其龟子龟孙们的坟墓。经过两天的紧张战斗,孔老二的坟墓被铲平,ū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ó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了……孔林解放了……在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获得新生了!”

周予同教授专治经学,因为尊孔而被千里迢迢解押到山东曲阜,被逼著亲自动手挖孔子的坟墓。当孔子的塑像被拉著游街时,周予同、高赞非等参加过一九六二年“孔子讨论会”的学者被拖在后面,为孔子“送葬”。

1966年11月28、29日连续两天,十万人聚集曲阜召开“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大会向发去“致敬电”,“汇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敬爱的毛主席:我们造反了!我们造反了!孔老二的泥胎被我们拉了出来,‘万世师表’的大匾被我们摘了下来。……孔老二的坟墓被我们铲平了,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庙碑被我们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偶像被我们捣毁了……”

对那个“致敬电”虽未置词,但他说过“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的话,写过“孔子名高实秕糠”的诗句。“毛主席语录”是红卫兵行动的依据,思想给他们掘坟的胆量,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於戚本禹称赞谭厚兰们“造反造得很好!”掘坟风迅速传遍全国。除了挖不着的,凡史籍中挂了个名字的人,差不多都在一九六六年被掘了坟。

孔府、孔庙、孔林,共计有一千多块石碑被砸断或推倒,烧毁、毁坏文物六千多件,十万多册书籍被烧毁或被当做废纸处理,五千多株古松柏被伐,二千多座坟墓被盗掘。文革后国家花费了三十多万元,才收回一部分为盗墓者私藏的金银财宝。


红卫兵正在捣毁孔庙成化碑


将大成殿的孔子像胸前贴上“头号大坏蛋”的标语,用绳子将大成殿孔子像及其他十七座泥胎像拉出来,断头、腰斩、开膛、破肚


泥胎肚里的古书、银制内脏和古铜镜被捣毁或者顺手牵羊拿走了。


将大成殿的“万世师表”等大匾摘了下来,拉到孔林西南角纵火烧毁。

相关阅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690759.html

上一篇:可视化分析工具应该具有的11个基本功能
下一篇:关于我的博客门面修改的一个说明
收藏 IP: 71.135.108.*| 热度|

13 郭向云 徐传胜 曹聪 郑小康 陈学雷 叶威源 刘光银 李汝资 陈冬生 刘小峰 biofans anran123 xsong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