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白尚恕先生二三事

已有 5087 次阅读 2010-6-27 22:39 |个人分类:谈数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数学史, 白尚恕

作者:蒋迅

本文发表在《数学通报》2010年第49卷第5期,版权归《数学通报》所有。

白尚恕先生是北京师大的教授,生前从事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在听到他逝世的时候我正在美国留学,无法回去参加悼念,心里一直想把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写出来,以表我的感谢之情。

白尚恕先生是我高中时候的数学老师。原来在文革期间,由於对数学史不重视,白先生曾经被调到 师大二附中去教书。正好我那段时间在那里念书,於是有幸成为了先生的学生。同学们对他都非常尊敬,我们称他为“白先生”,而这样称呼一位老师是唯一的,因 为他实在太像一位私塾的教书先生了。

别看白先生看起来像一个私塾先生,他上起课来可是一点儿也不古董。比如我记得有一次他在黑板 上画了两条线段,然后问我们这两条线上的点哪个多?我们当时没有学过不可数集合的概念,也没有听说过一一映射,大家都是一脸的茫然。只见他把两条线段的两 头连接起来,一下子我们就明白了,原来点数一样多。我们就这样轻松地第一次接触了集合论。还有极限的概念也是白先生教会的。他那个时候就大胆地使用了ε-δ的语言,这对我上大学学习数学分析特别有帮助。

白先生在教书的时候特别注意练习。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根本没有参考书,先生就自己编写 练习题,很多都是课本上没有见过的类型。我记得在学“因式分解”一节时,他一下子给我们发了四百道题。后来我在美国教书,有时会遇到学生抱怨作业太多,我 就把这个例子拿出来,说得他们哑口无言。

白先生有的时候也是严厉的。记得当时北京西城区组织第一次数学竞赛。我们全班都去参加了。由 於平时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拿到题目后我们都蒙了。结果可想而知。其中有一位同学考的特别不好,白先生生气至极。那天他铁青着脸走进教室,我们吓得都不敢说 话。没有想到白先生把这位同学的名字点了出来,说他得了零分。其实现在看来,参加数学竞赛得零分应该不算什么太让人意外的事情,但那是粉碎“四人帮”后的 第一次数学竞赛,而白先生对我们几个同学寄予了厚望。可以理解他当时是多么的失望。后来,那位同学发愤读书,在高考中考出了全校最高分,被北京大学物理系 录取,并被选送到挪威去留学。在他去北大上学前,我们两人专门到和平门外白先生的老宅去感谢先生。这位同学告诉我,如果没有那次受到的刺激,他是不会如此 成功的。

后来我考取了北京师大数学系,随后白先生也被调回数学系,得以继续进行数学史的研究。由於我 选择了函数逼近论方向,所以没有再跟随白先生学习。但我们一直保持着师生的友谊。1987年,我出国前去向他告别。我们谈起了中国数学史。他告诉我,我们 在中国数学史上的研究已经落后于日本了,很多结果是从日本引进的。还有,《九章算术》的翻译一直没有完成。听了以后,我真为中国有白先生这样专家而庆幸。 《古今数学思想》一书里几乎没有提到中国的数学,这跟我们自己的研究落后不无关系。白先生的研究工作多少弥补了这个遗憾。

我在美国学习数据库理论的时候曾经读到说,有理数据库可以追逆到1896年一位叫作Dora Talbot的帐本。当时我就想,中国应该比那个记录更早些。可惜,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否则他应该能回答我的问题。

在北京师大的网站上看到消息,2009年5月23日,北京师大数学科学学院举行第三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白尚恕文集首发式。我为先生的学术成就得到广泛的承认而高兴。这再一次激起了我要为先生写一篇回忆的想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跟随先生的时间不长,但他将影响我终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339385.html

上一篇:建造一架150年前设计的差分机
下一篇:闲话数学与音乐
收藏 IP: .*| 热度|

4 孙冰 刘钢 杨正瓴 孙鹏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