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因为带孩子,身体严重透支,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咳嗽,又演化成哮喘,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身体乏力,浑浑噩噩。昨天下午,当凤凰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消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映入眼帘的时候,那真是说不出的喜悦。当时怀里抱着两个月大的孩子,我就让我家领导抱会儿,赶紧跑到电脑前去搜相关的信息,一是核实,二是希望了解更多的获奖信息。开心的像孩子似地将信息告诉家人,发给我朋友圈,告诉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和同事群,修改了QQ签名。整个人感觉突然有了力量,额头的汗不知不觉中流了出来,身体放松了不少,很少看电视的我,晚上激动的坐在电视机前就等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的获奖报道。
我的爱人很好奇,不单是我敢于“大胆”的提出你抱会儿宝贝;还有“人家获奖关你什么事?”的疑问。其实她不知道我不是在为我自己高兴什么,我是从心底为中国人感到自豪,为中国的科技界感到骄傲。当然,过完一天后,激动的心情开始平复,理性的思维开始让我回味屠呦呦老师获奖到底带给中国什么?我想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大陆本土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让中国科技人第一次在大奖前翻了身,如果说新中国建立让人民翻越了三座大山,那么这一次获奖不亚于中国人又一次革命,而且是科技的革命。这次革命让中国大陆科技落后、本土教育失败的批评不攻自破。也必将在国际上极大地改变中国的科学地位和科学形象。
第二,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果,历经四十年的沉淀与验证,终于获得了世人的认可。让我感觉诺奖的获得来之不易,让我感受到科学的落后并不代表就不能取得诺奖级的成果。而秉持对外开放、团队合作、不畏艰难的作风和品格才是取得科学进步的钥匙。
第三,诺奖很遥远,当施一公发表剪接体的三维结构论文,国人奔走呼喊诺奖级成果的时候。我也只是热情的期盼。但屠呦呦老师突然获奖犹如惊雷般着实让我恍惚了半天。回头看看了看卡罗琳医学院的颁奖词也就寥寥几百个单词。看完颁奖词我才发觉,原来诺贝尔奖并不高深,屠呦呦老师对治疗疟疾的一种新药(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数亿人的生命就可以获奖。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再高的奖项,它的评审标准还是要回归服务于人类健康与发展的本源道路上来。再高深的发现都可以用你身边的事物和你自己去体会。
第四,这次破天荒的获奖无疑也是对中国目前科研体制和评价体系的巨大讽刺和冲击。因为屠呦呦着实是个“五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无出国背景、无院士头衔、无SCI论文、无关系背景。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巨人竟然都不是科学院的院士,真是打脸。不论是关系说、性格说还是争议说都无法解释这一巨大的科学笑话。估计后面中国科学界会对屠呦呦老师有所表示,甚至考虑给予个院士头衔或者与院士相当的头衔也都极有可能。我的期望是最好中国科学界不要表示,即便表示了屠老师也不要接受。就让这个笑话成为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信号弹,让它彻彻底底的载入中国科技改革的大事记。
新闻链接:http://v.ifeng.com/news/society/201510/01a589dc-9185-465c-86f1-934346938683.shtml
2015年10月6日于江苏师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