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科研和做事情一样都需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求助于人,这样既能帮助自己快速的提升、成长、走出困境,也能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做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但是,这一简单的道理却被部分科研人员所忽视或者羞于使用。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有:(1)觉得打扰别人;(2)自己没了面子。我从硕士到博士的学习阶段遇到问题,都会想方设法的寻求帮助,比如:文章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邮箱,博客留言,找度娘或者到专业群里面问。但是在科研过程中也会遇到不主动求助的同学,你不问,ta是不会告诉你他遇到的问题。你要问,ta才会告诉你他最近遇到的问题,否则,ta永远就把问题放那。这样的话真是耽误课题组的整体进度,很糟糕。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从心理学来讲,主要是看你的目标类型:
目标可分为两种,“精熟型目标(mastery goal)”和“绩效型目标(performance goal)”。
精熟型目标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认为目的是自我提升,不是获得肯定。哪怕我现在还“做不到”,但通过不断努力也能有所进步。既然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遇到困难时,自然就会寻求帮助。
而绩效型目标只看最终结果,你要么“能做到”,要么“不能做到”,要么力压众人表现出色,要么挑战失败沦为笑柄。既然目的是“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感觉上像是“示弱”的求助就不会被列入选项。
在我看来,科研是典型的精熟型目标过程,但是目前的考评体系却是体系绩效型目标体系,这就导致现在好多科研人员遇到问题喜欢死抠的最直接原因。
你是个喜欢求助的人吗?试试下面的这个方法:
【测验】你是个愿意寻求心理援助的人吗?
请对比以下句子描述的情形和你的观点,分数越高表示和你的观点越相符。“绝对反对”记为0分;“不太赞同”记为1分;“有点赞同“记为2分; “绝对赞同”记为3分。
1.假如我确信自己的精神正在崩溃,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2.我觉得,跟心理医生讨论我的问题算不上什么好办法,没法帮我解决我的情绪问题。
3.假如我此刻正经历人生里重大的情感危机,我确信我能在心理治疗中获得宽慰。
4.有些人没有心理医生的帮助也应对了自己的痛苦和恐惧,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有些令人钦佩。
5.如果我忧虑或沮丧了好一段时间,我会想要寻求心理援助。
6.未来我可能会想要接受心理咨询。
7.有情绪问题的人不太可能独自解决掉,在专业的心理帮助下他们更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8.考虑到心理治疗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我怀疑心理治疗对我这样的人可能不太值。
9.一个人应该先尝试着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应该是不得已时的最后手段。
10.个人问题和情感困扰,和其他很多麻烦一样,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自然解决。
总分=①+(3-②)+③+(3-④)+⑤+⑥+⑦+(3-⑧)+(3-⑨)+(3-⑩)
平均分约为17,如果你的分数较低,你很可能在需要帮助时却不愿求助。
主要思路和测试内容来源于游识猷的微博:http://weibo.com/p/1001603837732483919954?mod=zwenzhang&sudaref=songshuhui.net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