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ianguo531 聊聊感触、搞点学术、发发牢骚

博文

科研信息的传播-----杂志、科普与新闻 精选

已有 3579 次阅读 2013-10-28 18:48 |个人分类:学术视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普, 新闻, 杂志, 科研信息

前几天我给组里面做了一个关于如何写论文的报告,报告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在开头有张PPT我讲的不是很清楚,虽然是我自己写的PPT,但是总觉的言不达意。今天忙完其他事情之后我又重新翻看了一下这张PPT(见下图),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借助这个场合整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谓科研信息,字面意思就是科学研究的相关信息,包括研究成果的获取与发布以及科研新思路的产生。我在这里主要列举了三种主要的信息获取与传播渠道:期刊、科普与新闻。

首先谈期刊。这里讲的期刊是学术期刊,与《读者》、《企业家》这些杂志不同,你懂的!通过期刊获取科研信息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目前主要的渠道,这个渠道最省力。获取的科研信息也最为直接,可以直接服务于我们的科研。但是这里的科研信息多为零碎片段式,要想从中获取全面的科研信息必须进行大规模、系统的期刊阅读和整理,这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期刊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别,你阅读什么等级的期刊会直接影响什么水平的学术能力和思维的形成。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跟臭棋篓子下棋只会越下越臭

其次是科普。科普是根据现有掌握的科研信息并结合人们现实的需要对某一特定的要素、现象或事件进行科学的讲解和梳理已达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科学认识的目的。今年PM2.5比较严重,科学松鼠会(中国知名的科普网站)会给大家讲关于PM2.5的来源,危害与治理防护措施等。科普知识多是由专业方向的资深研究人员来写,所以科普信息多具有明晰的历史脉络,对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都有详细的讲解。这也就说明,从科普信息中获取科研思路会比较省力,也会比较全面和系统。但是虚假不实信息和个人偏见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且我要说,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科普网站和科普公益团体还远远不够,满足不了中国现代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

最后谈一下新闻。新闻这个词比较大,从广义上来讲以上两个也是新闻。但是广义的新闻在现实当中不具有普适性。至少搜狐和新浪网不会刊登土壤碳分解的过程与机理的消息。我这里说的新闻应该是狭义的新闻范畴,即普通大众能够经常接触到的新闻,就是所谓的头版头条和门户网站。但是新闻里也会去有科研信息,比如发现上帝粒子。这中科研信息为什么会出现在门户网站中,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你的科研成果足够大,足够震惊、足够爆炸性的时候你才会登上传统的新闻媒体。当你在这种媒体看到诸如此类的科研信息的时候,如果你正在研究或计划研究,那就请你还是放手吧!但是更多的时候新闻会受到政治博弈、经济利益、个人偏好的影响会产生许多谣言和偏见,所以新闻里面的有用科研信息少之又少,而且真实性和风险很大,所以在论文里面引用网络资料是比较少的。我建议大家尽量少引用网络资料。毕竟我们没办法去查证核实这些信息的真伪

信手涂鸦,不成体系,水平有限,稍嫌啰嗦,路过轻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327-736885.html

上一篇:我在南大这两年(不谈闻王)
下一篇:过于安逸的生活会让你丧失判断力
收藏 IP: 114.212.127.*| 热度|

3 曹聪 刘桂锋 刘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