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焕斌教授的读后感 (代序)
我是本书作者的同学,也是同事,更是朋友。记得1953秋的一天,我从南京来到北京大学报到,站在燕园校区办公楼台阶上的一位稳重而又风度翩翩的像似“老师”的人向阶下的我们喊了一声:“物理系的新生跟我来,….. ” ,就这样他带我进入了大学时代。后来才发现他不是“老师”而是同窗,可是这一幕奠定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大哥”地位,直到今天。他就是温景嵩。
这样一位知己让我写“序”,当然要写,但我来写“读后感”能更好的表达我的感受。
“创新”是民族复兴的愿望,也是民族复兴的象征。可是如何来实现“创新”呢?直观地从学术论文、专著或产品中不一定能明白地突显出来,作为一位有创新成就的科学家把如何实现创新的具体历程写出来,对年青一代肯定是有益的。因为在创新过程中一定会步入迷惘或彷徨之境。如何在迷惘中找到方向?如何在彷徨中获得确认?这对创新的成败和层次的深浅是有重大影响的。作者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和《创新话旧》给出了十分有启示性的具体事例。这种成功的体验是不受学科类别限制的,应该是创新治学之本。
精彩之处就请读这两本书吧!我的读后感是,要成就“创新”看来须有四条:一要有相关的全面知识,这是基础;二要有见识,这是在掌握知识后的升华过程,是萌生创新的苗头,不达到“炉火纯青,明察秋毫”是难有大见的;三要有实现创新的谋划,不可只停留在有“见识”而提不出可行方案的境况下;四是要有胆略,胆略涉己又及人,无大志者常不敢重新规划自己、敞开胸怀、集思广益、扩大领域、更新技能、拾遗补缺、配套成龙、终成大器,从而难以成长为有大志大才、具备创新底蕴的学术带头人。
期望多出几位这样的学术带头人,他们领导的团队,不仅会把别人能作的事做得很出色,而且可把别人不能作的事做出成绩来,这才是创新者的风采!
此读后感愿与大伙、特别是年青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