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技术什么时候需要科学? 精选

已有 7117 次阅读 2015-2-8 21:09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工程师, 科学家, 科学与技术

技术什么时候需要科学?

(王德华)

 

对科学网上两篇博文,写了几句评论。

再稍微扩展一下。

 

1、科学家与工程师,谁牛?

我在不同地方说过多次,自己很羡慕手艺巧的人。技术活,是真本事,实用。靠自己的手艺,自己的想像和智慧,就能创造新的作品出来,很神奇。

有些人手巧,有些人手笨拙。心灵手巧的人,很艺术,会生活。生活中,不能缺乏艺术。艺术和创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学术界,普通的理解,一般理科是倾向理论的,工科是倾向于技术的。理科研究的成果,多是以学术论文的方式来反映的,工科研究的成果多是以产品(技术)来表现的。如果以实用技术和应用来衡量,多数理科研究学者是很尴尬的。同理,如果以学术论文来衡量工科学者,也是很可笑的。

现实中,学术界真的就出现了这种荒唐可笑的局面。如何演变的呢?学术界都是学术人,怎么会产生这样非所思议的事情呢?所以当今产生了一些会写论文、不会动手术刀的优秀外科大夫。


链接:民科的疑问:什么是系统的学术训练?

  [24]王德华  2015-2-816:55

我国现在的神舟升天,当年的原子弹爆破,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理论研究与技术结合,是科学发展的一条好路,国家鼓励这样做。科学研究,兴趣驱动,个人能力驱动,很重要。所以,允许发挥个人潜力和智慧。

有些技术研究,立马就可以转化为效益。

有些理论研究,需要多年研究,不一定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如癌症、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我们国家当前的非正常现象,不只是理论研究,技术研究也一样,大环境都这样,大家都很清楚。

写论文的,瞧不上做技术的。技术研发的,瞧不上纸上谈兵的。
这是正常现象。但如何结合,都需要一定层次。低层次,谁都不需要谁,只有相互贬低的份。

只有当需要科学引领技术更新时,做技术的才喜欢做理论研究的。

 

2、什么人可以做科学?

谁都可以做科学。

谁可以做好的科学?谁都可以做好的科学。

什么环境下,学者可以做好的科学?衣食无忧的环境,独立、自由的环境。

仔细想,答案很清楚,似乎谁都明白。但人这个动物太复杂了,心态太复杂了,头脑他复杂了,想法太多了。所以,要管理这个群体,尤其是高智商群体,太困难了。

管理者总是希望科学家做出他们所希望的成绩来。不可理解的是,管理者的很多政策恰恰是与所期望的背道而驰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谁知道呢。

当今的科学已经不是满足个人好奇心的时代了,不是单枪匹马奋斗的时代了。每个国家都意识到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国家会有专门的款项支持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研究一旦成为职业,就有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必然带来行业内的竞争。

科学职业化时代,不看重待遇的学者不多了。为科学献身的学者,也少见了。科学,一旦与待遇挂钩,没有了科学精神,没有了科学信仰,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这也是全世界学术界的困境。

 

链接科研是失败者的事业

[30]王德华  2015-2-7 16:49

达尔文是另一个例子。

科学曾被认为是衣食无忧的一群人的特权,贵族游戏。

当今每个国家都把科学和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从事科学的人,就有了一个谋生的职业。

科研的职业化时代,就不是纯粹的科学追求了。学者们,百花齐放,八仙过海。

生态学上有一个原理:NO LIMITATION,NO COMPETITIO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866633.html

上一篇:研究生需要哪些基本学术训练?
下一篇:闲聊:专家、教授与研究员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23 陈楷翰 姬扬 郑永军 徐晓 王树松 罗德海 曾杰 李学宽 袁海涛 侯成亚 韦玉程 褚昭明 李宇斌 刘光银 梁洪泽 王琛柱 蔡庆华 姚伯元 yunmu wangqinling zgg cly85 loyalSciencef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