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样的研究生是打工仔?
国家关于研究生的生活津贴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了明确的文件精神,大幅度相对提高了津贴标准,如中国科学院的文件精神是博士研究生底限是每月2800元。从相对比例上看(如与教授薪水的比例)应该不错了,但从现实的生活标准看,还是很低。中国教授的工资低,研究生的工资低,是普遍现象,这迟早是需要改革的。工资待遇关系到生活质量,关系到人才的“价格”。
由于新一代的消费观念和当今社会的巨大的贫富差距,每月涨千八百元钱对多数学生已经没有多少作用,很多研究生似乎没有任何感觉。这个“温暖”来得太迟了,如果早5年、10年,研究生的地位和精神状态、学习质量等,应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亡羊补牢有点作用,雪中送炭更有效果。
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是新时代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师生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多面,原因复杂多样。对导师称为“老板”的现象日趋严重,研究生认为自己是“打工仔”“打工妹”的心态也日趋普遍。
师生关系如果定位在老板和打工仔的关系,是简单化了,但问题就非常严重了。研究生培养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硬性标准和要求,但这些标准和要求都需要“责任”、“职业精神”、“管理条例”等来约束和保障。如果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SCI)或点数(IF)作为是否获得学位的要求,在短期内、在特定的背景下是有效应的,但长期看这会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果不及时调整,说毁掉这批研究生也不为过。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在某种条件下生产SCI的机器,社会也不需要这些论文生产机器。社会首先需要一个健康的人,需要一个有理性思维的人,需要一个有独立创造能力的学者。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打工仔、打工妹呢?
1、没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无论怎么指导,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如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很难自己提出一个可行的课题,或者很难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案。这些学生有些是勤奋的学生,很好学的学生,但是就是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最期盼的就是导师给出具体的任务,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法(方案)。这样在不清楚一个课题的来龙去脉,不清楚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情况下,工作一旦不顺利,内心就很痛苦。如果待遇再不好,就会感觉是在给导师“打工”。
2、课题任务流水线上的兵。有些课题或大Paper导师是有详细计划和思考的,每个步骤很清楚,每个环节分工明确。这样研究生到位后,各就各位,按部就班,按照要求完成各自的任务。聪明的学生自然会逐渐搞清楚课题的意义、文章的布局,了解课题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有些学生由于自己个人的原因,缺少主动性和独立思考、挖掘的能力,在加上导师自己心里有数但不说明,这样就会感觉完全是给导师“打工”,除了机械操作,什么知识和技能都学不到。
3、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课题缺或很随意。由于导师没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保障,没有固定的学术方向或研究领域,甚至没有科研条件,一切靠学生自己折腾,导师等着收获论文。学生除了感觉被“放鸭子”,也感觉是在“打工”。
4、公司里的研究生雇员。有些导师有自己的公司,研究生自然是最好的廉价劳动力。在导师的公司里劳动,这是真正的打工仔、打工妹。前几年上海多名研究生集体炒导师的鱿鱼就很典型。
5、有思想、强压下的打工。有些研究生很有才华,为导师贡献大而快,实验做得好、论文出得快,有时候会受到“强压”而心不甘情不愿地做导师安排的零碎工作。自己有想法但无法实现,辛苦做的是自己认为纯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感觉是在给导师打工。
6、没有学术思想的打工。这些学生类似1的情况。有的导师有些想法,需要学生去摸索,有可能是无用功,有可能是机械工作,所以感觉是打工。最糟糕的是导师也没有明确的学术思想,但硬是安排学生去做一些没有科学价值,或者干脆就是只有经济价值的体力劳动。
所以,研究生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学术思维,发展自己的科学素养,能逐渐具有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是打工仔,取决于自己的聪慧。毫无疑问,实验科学就是要在实验室度过的,就是要迷恋实验室。有目的的研究生工作和必须的培训,当然不应该理解是给导师打工。
不可否认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些导师对研究生只用不教,这些“老板”是在将研究生作为打工仔看待的,但多数导师不是这样的。所以,很多时候研究生成为打工仔、打工妹与自己的能力和学识有关。
研究生们,您是想做打工仔、打工妹,还是想做学徒工,还是想做一个研究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