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Nature拒稿感想:不遗憾,谢博友 精选

已有 17689 次阅读 2010-10-24 22:14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ature

Nature拒稿感想:不遗憾,谢博友
(王德华)
 
本来事情过去了,按照常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今天孟老师和崔老师又提及我们那封被Nature拒发的来信。很感谢孟老师的劳动,崔老师也没有必要道歉。我感觉还是说几句话好,按照某博友的话说:再丢一次人。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相信多数博友一看“差点就在Nature 上发‘文章’了”的题目就知道是带有调侃味道的。我觉得自己参与了这个过程,有些收获,写出来与博友分享也是可以的。没有什么丢人不丢人的事情,更没有稿件没发而遗憾的感觉。我自己对稿件的贡献不大,但参与了某些修改(我的原则:如果没有任何贡献的稿件,是不署名的)。
 
我们的稿件涉及两个问题:1)Chinese Journal 31%投稿剽窃率问题;2)剽窃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我之所以同意署名,就是对Nature发表的张先生的来信涉及到的这两点有不同意见,尤其是第二点。为此我在《科学时报》上专门撰文表达了这种观点(文章:中国文化剽窃基因)。
 
说到Nature 的稿件,我对“Plagiarism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China, as it is elsewhere.” 这句话内心里一直不愿意承认,也许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是事实。我觉得自己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身边并没发现这么严重的现象。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主流之一,不能也不应该承受这种责备。所以,我至今也不愿意承认这个结论。如果中国科技界真的如此了,我自己都不知道心理上会如何面对。是的,修改的稿件是“in China”,不是“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但既然我是作者之一,不愿意写这样的文字。这是心里话,望博友别骂。
 
这个过程,有些方面说明一下,应该还是很有些意义的:
1)共同作者联合发表文章,每个作者都需要对稿件有贡献;
2)对于文章中的每个观点,每个作者都要同意,包括返修稿和校样。
3)文章的最后结果(责任),所有作者共同承担。
      
       算是为了弥补没有在Nature上发表的缺憾,我将孟老师的译文再抄在这里,作为宣传,也感谢孟老师的劳动。
 
Nature修改稿:
“Plagiarism not rooted in culture
 Don’t blam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for modern evils in science (Nature 467, 153: 2010). Plagiarism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China, as it is elsewhere. But this problem cannot be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otherwise it would have existed widely in ancient China and still be evident across Chinese communities today.
Copying out of respect in order to learn, with appropriate citation, is not the same as plagiarism, which is copying to steal credit.”
“剽窃非源于文化
  别把现代科学中的恶行怪罪于中国古文化 (Nature 467, 153: 2010)。 和其它地方一样,剽窃在中国有蔓延之势。但剽窃的问题,绝非源于中国文化,否则它在古代中国就会广泛存在,也仍会见于今天的华人社区。
 恰当地引用,恭敬习之为学非同于剽窃后者是窃取他人成果之为。”
 
 
还要感谢博友们精彩漂亮的评论,仅将李霞老师和 tuner 两位博友的评论,作为代表抄在这里,作为衷心感谢。要知道,李霞老师的一句‘What a shame’,感觉深深被很刺了一下,很理解她的感受。写博客,真的很有收获,只要您是诚心的。
 
 
发表评论人:李霞 [2010-10-20 20:02:58]     删除  回复 
Compare with Chinese, my personal view is that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shorten an article in English. The version above in your writing is one of the best I have seen for a while - sharp, smart and logical. But it would take someone with good English to appreciate it, which is appearing to be lacking here. What a shame, I have to say.

博主回复:Thanks.感受到您的爱护和无奈。
李老师是否也认为:剽窃抄袭在中国越来越普遍了呢?More common
 
发表评论人:tuner [2010-10-20 21:02:37]     删除  回复
第一次看你前一篇博文时,就感觉NATURE编辑的题目不错,似乎比你的题目好。因为文章的题目不能强迫读者接受一个观点(没有人可以控制别人怎么思考),而只能表达自己的观点。Don't blame ... 这种祈使语句就不如 sth not rooted ...,客观而且自信,言简意赅。编辑下边写的几句话,也应该完整表达了博主要说的东西,这种观点的表达,说多了也没用。其实当时博主应该同意发表。

博主回复:我也认可题目的修改。
联合发文,需要共同的意见。我们的文章有两个主题:131% 的剽窃率问题;2)中国文化与剽窃问题。
您是否也认为:剽窃抄袭在中国越来越普遍了呢?More common
 
 
还要说一句,一个学者的英文水平高,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我也很钦佩、敬仰这些学者。但我觉得一个学者英文水平差,有时候肯定会影响到科研活动,影响到对英文文献的正确理解,但这不应该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没有遗憾,只有感谢。
(王德华 2010.10.24


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76719.html

上一篇:媒体要慎用“生态”和“生态学”
下一篇:抗美援朝60周年了:记住最可爱的人
收藏 IP: .*| 热度|

23 郭新磊 李霞 孟津 郭胜锋 王桂颖 王琛柱 陈儒军 朱志敏 肖重发 杨远帆 刘立 傅云义 丁甜 吉宗祥 黄晓磊 张天翼 李志俊 蔣勁松 李学宽 许培扬 赵尚民 朱新亮 周航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