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再说“差一点就在Nature发‘文章’了” 精选

已有 11526 次阅读 2010-10-19 22:33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再说“差一点就在Nature发‘文章’了”
 
博文“差一点就在Nature 发‘文章’了”,引起了博友的关注和热议,非常感谢。实际上,科学网要的就是这种气氛,集思广益,理解更深透,经广泛讨论和交流,可集八方智慧。在此,感谢广大博友。希望这种讨论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很是受益。
 
Nature编辑精简后的Correspondence
Plagiarism not rooted in culture
Don’t blam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for modern evils in science (Nature 467, 153: 2010). Plagiarism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China, as it is elsewhere. But this problem cannot be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otherwise it would have existed widely in ancient China and still be evident across Chinese communities today.
Copying out of respect in order to learn, with appropriate citation, is not the same as plagiarism, which is copying to steal credit.
 
我征求博友的译文。一位博友以“游客bowdler [2010-10-15 13:31:55] ”的身份给出了漂亮的译文,也得到了博友的青睐。很感谢这位博友的译文,拷贝如下:
 
剽窃(抄袭)不是源于文化(题目不是博友翻译的)
 
“像某篇文章那样,将现代科学的毒瘤(抄袭)归罪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不合适的(Nature 467, 153: 2010)。正如其它地方一样,在中国,抄袭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否则这种现象不但应广泛存在于古代中国,并且也将泛滥于现代中国(各团体)。
出于尊敬,以学习为目的的抄录,只要是恰当引用的,就不能算作是抄袭,因为抄袭的目的是为了窃取名声。
 
实话实说,我的英文基础确实一般,在有些语言的理解上会出现偏差。所以,我对 “否则这种现象不但应广泛存在于古代中国,并且也将泛滥于现代中国这句话很慎重。因为这句话与前一句 “ 正如其它地方一样,在中国,抄袭现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是有点矛盾的。先不说“ 剽窃抄袭在中国正越来越普遍”是否是事实,如果是事实的话,那么不就是已经 “ 泛滥于现代中国 ”了吗?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又归于中国古代文化了吗?还是不是很理解这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请博友赐教,先谢了。
 
再说第二点,合作发表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文章中的观点,所有的作者都要同意。所以,我认可的,不能强求其他作者也认可。讨论协商是必须的,这是行业常规。
 
第三点,编辑修改的稿件显然只是涉及到了剽窃与古代文化,没有涉及到31%剽窃率的问题(质疑)。说某中国期刊投稿中有31%的剽窃抄袭,意味着是中国学者。所以其他作者不同意Nature编辑的修改,也是有理由的,完全在情理之中。
 
有博友的评论有些激进,真的没有必要。我的文章中既没有辱骂张月红编辑,也没有对她不敬(人身攻击),就是对她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不同意,这也属于正常讨论范围。所以,博友评论,也希望能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来,这样才相互进步,而不是粗言粗语,甚至恶语相向。这不是学者所为。
 
科学网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不容易,我们为什么要去污染它呢。我们提倡正常的学术争论,要致力于营造这种环境,这样大家才能都受益。如果这里变成臭水沟的话,不要说游客没有了,鱼虾花草都不会存在了,剩下的是什么呢?谈什么百花和百家呢?
 
科学网博客是实名博客,当然希望博友也以实名评论。博友为什么喜欢匿名呢?一个原因无非是心理上有安全感,如果出言不逊的话,担心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动粗(知道其真面目)。但在王德华这地盘上,请您放心吧,既不会动粗,也不会辱骂。只要您愿意来,就有热茶敬上。有缘就相识,无缘也不至于对对方不敬。
 
谢谢各位,欢迎各位。
敬茶!


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374992.html

上一篇:科学事业的希望在青年一代
下一篇:呼吁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使用和宣传“国标科技名词”
收藏 IP: .*| 热度|

25 李霞 王桂颖 陈儒军 朱志敏 曹聪 李丕鹏 傅云义 任国鹏 李忠秋 熊李虎 吕喆 钱磊 迟菲 苗元华 张天翼 蔣勁松 李学宽 赵福垚 刘广明 焦宏远 刘征 孙国成 侯振宇 jocelyn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