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随想:大学、学术与教学
王德华
大学与教育
都说我们今天的教育出了问题,小学教育出了问题,中学教育出了问题,大学教育出了问题,研究生教育也出了问题,甚至幼儿园教育都出了问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说归咎于应试教育的,有说缺乏理想教育的,有说学而不能致用的,有抱怨体制的,有抱怨教师的,有抱怨家长的,有抱怨学生的。之所以抱怨,我想大家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对个人的重要性,对社会的重要性。所以,看起来都在重视教育,呼吁社会重视教育,呼吁政府重视教育。
偶尔读到北大学者钱理群教授对大学和教育的一段文字,顿觉有些领悟,有些启发,摘录在此:
“大学应该有两个功能,一是思想文化、学术精神传统的传递和坚守,二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创造。因此,理想的大学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堡垒,精神的圣地,新文化的发源地,理想主义者的聚集地,坚持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的大学精神。”
“ 真正的学者追求的是精神的存在意义,对于自我,学术与民族、人类都有自觉的承担,并且是心灵纯净,充满生活情趣的,是为‘赤子之心,星斗其文’。”
“这样的教育、学术与做人的境界,我们虽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
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来,停下脚步,认真严肃地思考一下核心问题,本质问题,或许会少走些弯路,少一些无意义地争论。
名师与学术
“名师出高徒”,说的是优秀的老师培养的学生也是优秀的。从一个方面理解,就是强调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优秀的老师有好的理念和方法,好的学识和胸怀,所以培养的学生就优秀。教师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培养质量,越是初始的教育,教师的作用越重要。与之相似的还有“强将手下无弱兵”的说法。所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教育,教师水平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值得重视。作为当今师徒式的研究生教育,导师的学术水平、胸怀和品行等,对于研究生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下棋找高手”,也是这个道理。道理没有错,错在选择和匹配上,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决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机会总是有限的。所以,理想是理想,很多时候还得面对现实。
我曾写过文字,说学生的优秀是自己学生努力的结果,与导师的关系不大。读到黄沾先生的文章,他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听着好听,不能反映事实,马屁成分居多。他说 “学艺,靠自己。好老师,能令自己开窍。但真有潜质的,窍自己会开,与有没有好老师,关系不大。”
师生与教学
因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界名言有些思考,写了篇短文。
我的出发点是鉴于当今有一些教育管理者、家长甚至学生,在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或者某个方面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拿这句话来指责老师。我的观点是:既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有不会教的老师。有的老师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学生没有教好,就是老师的问题。首先怎样的好才是“教好”的“好”?管理者心目学生的好是怎样的好?家长心目中学生的好是怎样的好?如果对好没有一点标准,所有的争论就是抬杠较真了。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什么会有“不会教的老师”?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想当然。人与人之间很多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包括智力,这一点还是要承认的。如果不承认个体差异,所谓的 “因材施教” 也就没有了基础。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与学生只有相互配合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方面是达不到理想要求的。理想状态是理想状态,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还是不小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