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高原生物学家们致敬!
王德华
2016年9月19日,“第六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上,我特意准备了一个学术报告,“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回顾”。在准备这个报告,查阅相关文献的时候,内心里一次次受到触动。我参阅的多数是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如在《兽类学报》上的检索结果(2016年9月13日):
高原鼠兔: 114篇;
高原鼢鼠:42篇;
根田鼠:55篇;
甘肃鼠兔: 9篇;
藏羚羊: 7篇;
普氏原羚: 7篇;
藏羚羊: 7篇;
牦牛:16篇;
喜马拉雅旱獭: 13篇
青海: 69篇;
青藏高原:48篇;
高寒草甸: 35篇
大量的科学论文的背后,是高原生态学家们的默默奉献和对科学的追求,他们身上显示出的就是我们今天科学界逐渐缺失的科学精神。他们立足国内的踏实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是令人钦佩和赞扬的。内心一次次的震撼,最后将报告题目局限在“回顾”,涉及的学科和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差别,我自己没有能力去“展望”。
下面是我在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第六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 今天在美丽的夏都西宁,在有着深远影响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召开,有着特别的意义。
对于我个人,只要走进西高所这个院子,一切就变得温暖和熟悉起来。这里是我科学生涯的起点。1985年的那个春天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来赶考、复试。1985年7月我带着行李卷来到这里报到。
在这里我遇到了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王祖望先生,也是在这里认识了我的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孙儒泳先生。记得我1988年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时候,在所图书馆前面的那个学术报告厅里,夏武平先生、孙儒泳先生、杜继曾先生、曾缙祥先生参加了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在这个院子里,有我的老师,我的同事,我的朋友。在这里,是满满的情谊,师生情,朋友情。
在这里我知道了老所长、著名生态学家夏武平先生赞扬高原生物学科学家的牦牛精神。我也在这里亲自体验和感受了这种精神。
所以,当边疆晖研究员提出承办这次会议的时候,我个人自然很兴奋,也很期待这次会议的召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关于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在我们国家很多方面是具有开拓性的、奠基性的。记得刚来所的时候,王祖望先生曾给我们展示过西北高原所未来的蓝图,这里将成为中国甚至亚洲小哺乳动物研究中心。今天看来,西北高原生物所在动物生态学,尤其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动物生态学的整体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建立与对外开放,也为我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和网络建设做出了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重要贡献。
西高所主办的《兽类学报》也为我国哺乳动物学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现任主编,我要特别感谢西高所各届领导对于学报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系列著作、《高原生物学集刊》的出版,为高原生物学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一个重要贡献是人才培养。西北高原生物所的动物生态学领域的前辈们、现在的中年科学家为我国动物生态学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需要传承,需要发展,科学研究更需要一种精神。高原科学家的牦牛精神就很好地诠释了科学精神。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优秀传统,今天在全国各地得以发扬光大和发展传承。
特别感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为这次会议付出的劳动,感谢青海动物学会和青海省科协对这次大会的资助和支持。
特别感谢Eco-tech 公司为大会的支持,我们在这次会议上专门设立了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想说的话很多。更多更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动物生态学家们对我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青海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很遗憾我当年在这里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她的神奇和美丽,也就没有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她的神奇,也没有仔细去端详她的美丽。
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会后去体验大美青海的美丽和神奇。
祝大家在西宁过得愉快。
祝大会圆满成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