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生态学前辈给第六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的贺信
王德华
“第六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2016年9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召开。会议组委会收到了高原生态学、生理学的前辈们和西高所老领导们的贺信,从他们的贺信中可以看到老一辈科学家对我们的关怀和期待。令人高兴的是,前任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的赵新全研究员专门赴会做了大会报告“高原动物的分子适应机理”,现任所长张怀刚研究员在大会上介绍了西北高原所的发展,尤其是动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发展和对我国学术界的贡献。一个研究所的5届所长如此关心这个学术研讨会,真的令人感动和兴奋。
**************************
原西北高原生物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祖望先生的贺信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由于今年3月老伴动了颈椎手术,行动很不方便,所以未能参加這次在西宁召开的盛会。失去了一次与老朋友和年青同行们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重返西高所,重回海北站,重温我们年青时的那段激情岁月的机会。
我们虽然老了,但对中国近年在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鼓舞。最近老同学聚会,大家对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通讯卫星一事感到十分振奋,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科学事业从跟踪变为创新的一个转折点。我们的一位学植物生理学的老同学,更是突发奇想,提出了“量子纠缠的生物学断想”,他指出: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神经的信息传递,除了早为人知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之外还有光子,这一发现虽然不像墨子号卫星那样引人关注,但這一项成果的生物学意义至关重大。希望有生物学家能和量子物理学家一起,进行多学科的合作,揭开生物学中尚未被解开的谜团——如人体中是否存在经络?我对这位老同学,在年逾八十的耄耋之年,依然对科学事业充满童心般纯真的好奇,十分敬佩。
西高所是我国开展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较早的单位之一,青藏高原是从事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那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塑造了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或植物独特的适应方式。很高兴看到我国的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蓬勃发展,人才队伍也逐渐壮大。
总之,中国的科学事业任重道远,大家已经选择了這条奇妙而又坎坷不平的道路,就横下一条心,要有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要学会在逆境中坚持的能耐,坚持就会走向成功,放弃那就彻底失败。
最后,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西宁玩得开心。别忘了在海北站牦牛塑像前拍一张照片,用微信发给我。谢谢!
********************
原西北高原生物所所长、浙江大学教授杜继曾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庆芬先生的贺信
尊敬的与会嘉宾、领导、主席及各位代表:大家好!
几个月前,我们收到大会组委会主席、边疆晖研究员的邀请,邀我们出席第六届(2016)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我们感到非常的荣幸。但由于身体健康等原因,不能前往与会和聆听大家的精彩学术报告,我们深感遗憾,并致歉意。
几年来,我们应历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会议组织方主席的邀请,出席了历届学术会议,目睹了该学科领域的蓬勃发展,甚为欣喜。
数年后,我们将会看到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将会推动全国动物生理生态科学更加迅速地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从参加历届学术会议研讨中,我们深深地感悟到:
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注:应是专家组)自成立以来,快速发展壮大,短短数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术会议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涵盖了整体、细胞及基因分子水平,阐述了动物物种与群落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与对策,诠释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原理,开辟了遗传背景、生态免疫、基因组与进化等研究新领域。
学会人才队伍茁壮成长,展示了我国生理生态学研究队伍的呈上啟下和传承。年轻一代人才的蓬勃崛起,使我们看到未来生理生态学发展的曙光。
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的组织原则,以及各委员轮执担任组委会主席的组织结构,是一项学会工作的创举,这可发挥各单位对学会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地区生理生态学的学术发展和人才队伍成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学科交叉和知识互动交流,这就要求学会在更大的学科范围内组织学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生态学会的生理生态学与(中国)生理学会的比较生理学学科,需要相互交流与合作,适时地联合组织学术会议,一定会增加学会活力和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
最后,我们衷心祝贺第六届全国生理生态学讨论会胜利召开,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
原西北高原生物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樊乃昌先生的贺词
展示动物生理生态学最新研究成果,
交流新的理论和先进研究方法,
凝聚精英,聚焦方向,共谋发展新战略。
衷心祝愿第六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