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中,并不存在惯性,而是本性。这样的区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不要说在今天的民科的观念中,即使在专业的科学研究者中,似乎依然很难。这和全息有关。如果是本性,这意味着固有的真实性。也就说,如果存在上帝,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上帝的化身。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投影,那么在现实的世界中,可能没有任何会与上帝有关。
这里的上帝,代表着某种最终的真理。在我们的世界中,没有真理。物理学从一开始,就在揭示这个事情。(我们只有一个世界,所以有就只会有一个真理,但是我们不会找到它,因为真理可能不在我们观察的世界中)
这样的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是从贝肯斯坦和霍金开始的,所以霍金是一位真正的无神论者,但是他去世后,却被安葬在了教堂中。这一点,牛顿肯定没意识到。他相信自己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也被安葬在了教堂中。
但是毫无疑问,这样一种转变,自然从近代科学就开始了。
惯性的发现和理解,在整个科学中,可能是最重要的。这是科学史中永恒的话题。
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了一种现象,就是不受外力的质点的速度只与惯性参考系有关。这里边,其实隐含了绝对静止的意义,所以引导牛顿给出了绝对静止和绝对空间的概念。观察到的速度大小,仅仅与参考系有关。毫无疑问,物理消失了。为了让物理回归,就必须对于相对静止这个事情,给予绝对的意义。
在爱因斯坦的洞察中,意识到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有一个绝对的速度,所观察到的速度,是这个绝对速度的投影。所以这个速度,不只是与参考系有关。
但是光是以光速传播的,这产生了深刻的悖论。
问题在于时间。当光以光速传播的时候,它本身是没有时间的。但是我们观察它的时候,是有时间的。当我们相信静止的物体在时间-空间中有一个绝对速度,光速的时候,它其实也是没有时间的。但是我们是有一个时间的。
惯性和时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一切困境的起源。
这不是哲学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物理的问题。但是我们很难理解这些。
我们所观察到的时间,究竟是什么?
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个悖论,就是两类光速的存在,冲突的关键是时间。我们确定存在一个绝对的速度,这几乎没有意义,问题是测量到的时间是什么?
实际上,也就是说,时间是不存在的。比如在没有希格斯场的时候,所有的粒子都是没有静质量的,也就是说都是以光速运行的。但是这个世界,无法观测,我们也不知道能观测到什么。现实的世界,是从一个无法测量的世界中出来的。
希格斯场不仅产生了静质量,也产生了和以前的光速完全不一样的光速,一个不在这个空间中的光速,也就是说,产生了时间。
这让人困惑。希格斯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之一,不仅仅是研究了希格斯粒子,而是这个粒子似乎让整个世界都变得不可思议。
我们评价一个研究,自然是因为它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物理的,更是哲学的,宗教的。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对理解整个世界都提出了挑战。
我们是从现象一点点回溯的。
这两种光速的确产生了联系,而且非常微妙。
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不是考虑一个静止的质点,而是两个静止的质点。这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也没有认真理解的,没有准确包含的。
一个静止的质点的速度是光速,另一个静止质点的速度也是光速,这没问题。问题是他们的方向是一致的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直接认为是一样的。这就和牛顿第一定律,没有考虑物理是一样的。
这里也丢失了物理,引入了一个假设,把直接的经验放了进去。
这是狭义相对论的问题所在。
狭义相对论中,没有解释,为什么两个静止质点的时间是一样的,两个公理是不包含这个结论的。如果狭义相对论正确,需要第三个公理,就是两个静止的质点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立刻就知道,这个公理是错误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