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几年,我的确在核结构方面花了很多的心思,思考里面各种可能的问题,也希望能够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框架内解决这些问题。从18年下半年开始,眼前出现了一条和往日截然不同的世界。很高兴,新的工作也获得了一些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希望能够在一些会议上介绍自己的工作,也希望了解一些其他人的看法。可惜的是这几年疫情一直非常严重,导致无法成行。
核结构的世界,异常复杂,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很难看到全面。一个真正全面有效的理论,可能是很久以后才可能的。对于具有B(E2)反常的原子核的所处的位置进行思考,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比前面所想到的要复杂的多。一方面,在这个区域,是和形状共存相毗邻的,也就是幻数附近的原子核。一方面,这个区域也是球形核疑难存在的区域。
形状相变和形状共存是核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幻数附近的原子核,比如Cd核,具有形状共存,原因是能隙下面的核子成对激发跨过能隙,成为活性的粒子。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在原子核中几乎到处存在。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球形核疑难,即不存在刚性球性核的振动激发模式,而这个激发方式在以前是广泛接受的。这是一个很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坚持90年认为正确的事情最后被证明是不存在的。
这类伪球形核,实际上也是不能由现存的理论模型所解释的。这三类现象存在一起,对原子核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起码在当前的理论讨论方式下,很多模型是需要进一步修正的。我在现有的模型中,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只是才开始。
原子核的发展是超出预料的。在十年前,很多人不会相信这个领域会出现这种事情,老的观念几乎都出现了问题,现有的模型对于各种实验异常结果几乎都无能为力。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只要有新的实验,几乎就总会存在各种意料不到的事情。
我从03年开始思考核结构,从17年开始有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当然我现在不仅仅是想核结构的问题,幸好虽然有些晚,但是没有错过。思考科学的问题,最大的快乐,是找到一些别人没有意识到的结果的快乐,这是最重要的回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2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