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常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则高质量的综述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体现此愿望,因为综述论文的核心是要继承好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方法,系统回顾和评述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然后提出有一定超前意识的研究展望。通过撰写综述论文,还可甄选研究内容而有效避免重复研究,及时纠偏研究方向而少走弯路,专注创新研究而获取更有价值的成果。
我通常要求所有研究生能围绕选题方向撰写综述论文,通过充分的文献检索跟踪,不断获取和把握专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跟踪密切相关文献作者的最新论文成果,深度挖掘和提升重要文献对学位论文有价值的参考作用。对于研究生,重要的是要经历综述论文的撰写过程,至于是否能正式发表,则要看所完成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学术水平,至少综述论文成果可作为最终学位论文的第1章内容。当然导师也应根据科研实践,不定期围绕相关选题撰写综述论文,把握领域方向的国内外进展,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科研实践。
我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作为练习并结合选题及学位论文的需要,分别撰写了“静电喷雾技术研究与进展”(发表在已停刊的《江苏工学院研究生学报》)、“综合治理蝗虫”(发表在已改为《粮油加工》的《农牧与食品机械》)和“静电喷雾雾滴荷质比测定研究综述”(发表在已改为《江苏大学学报》的《江苏工学院学报》)等,并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结合科研实践撰写发表了20余篇综述论文,也指导研究生撰写并发表了30余篇综述论文。这里就撰写综述论文体会和指导研究生撰写的经历,从概念特点、内容结构、方法过程,聊聊综述论文的撰写。
1. 综述论文的概念特点
综述从字面可理解为综合和述说。综述论文指的是在综合分析专题领域群体的大量原始研究文献中的数据、图表和主要技术方法与结论后,通过归纳整理、分析研判、分类鉴别、述说作者观点等,形成体系化的专题综述。作为三次文献,综述论文主要是为同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信息,帮助其快速了解专题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当然也可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参考。综述论文的水平取决于归集的原始文献的数量、经提炼加工的程度、组织写作的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1)专题性。不言而喻,综述论文具有综合专题特点,通过全面系统的资料搜集,力求以具有一定内涵深度的针对性专题为核心,对所述专题进行全面而浓缩、专门而深入的总结性论述,涉及面一般不会太宽,当然专题领域知名“大咖”所撰写的或同领域多机构庞大作者群体合作的综述论文,可能会涉及较宽的专题。
(2)时效性。综述论文应具有脉络分明的历史演变和一定的时间跨度,按时间先后顺序和发展层次,由远及近的纵向发展,由宽到窄的横向综合,系统梳理问题来龙去脉,理顺勾画专题发展轨迹。
(3)先进性。综述论文会关注最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当前科学问题为目标,穷尽全球范围开展的最新专题文献,使得综述论文能更适于促进专题领域研究人员解决最新的研究问题。
(4)启示性。从评述历史回顾、现实集成到未来展望的基础上,综述论文要评述某一时期在某一科研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研究进展,提出具有科学性与启示性的趋势思考与研究展望,可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指引同领域专业人士选题开展潜在的科研工作。
2.综述论文的内容结构
综述论文通常包括五个部分,即引言概述、核心主体、总结展望、参考文献和其他内容。
(1)引言概述。“引言”是快速吸引读者的重要部分,其内容和长短因题而异,但都要明确撰写该综述论文的必要性,需要简洁而清晰地介绍综述专题的发展背景与历史演变、分析说明现状动态和存在的焦点问题,使读者初步了解全文专题内容。
(2)核心主体。综述论文的核心主体部分通常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即背景知识、研究综述以及问题分析。背景知识包括综述专题必要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但不需要太多基础性的知识内容;研究综述主要是反映专题的主流学术见解,归纳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内容,比较不同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拟定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专题内容的演进规律;问题分析是指系统深入地对特定问题进行清晰评述,包括已解决问题的程度及其主要方法,特别要对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3)展望总结。综述论文应该有2/3左右为综合归纳的内容,1/3左右为发展趋势建议和前景展望的内容,特别是针对核心主体归纳的问题,要提出作者的解决思路建议,便于他人了解该专题进行创新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如《农业机械学报》综述论文“环境友好型农药喷施机械研究进展与展望”,在分析农药喷雾关键技术、典型地面农药喷雾机械、典型航空植保机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后,以较大篇幅提出“环境友好型植保机械研究理念与总体思路”和“环境友好型农药喷雾机械几点研究建议”等创新研究与展望建议。总结(也可为结论或结语)要对专题核心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简明扼要的概括,表明作者对专题主流研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等,梳理前人的成果并提出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含义确切的建议等。
(4)参考文献。一篇言之有物的综述论文(Well-done)通常需要回答“4W1H”,即“What(专题内容是什么)”,“How(如何使内容吸引人)”,“Who(找到哪些领域大咖的典型文献)”,“Where(包括哪些重点国家(地区)的重要文献)”,“Why(分析专题内容为什么是如此)”。参考文献作为撰写综述论文的原始素材,可以展示引用文献的科学依据,增加综述的可信度,更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问题,提供延伸文献的进一步查找线索。因此要广征博引参考文献,从本专题领域领先期刊中选择最权威相对完整的古今中外代表性文献,因为经过多轮评审认可发表的经典文献是有分量综述专题的可靠根基。而引用文献不能断章取义,应忠实于原始文献内容,不能为了应对查重而随性篡改甚至歪曲原文本意,也不能简单按照自己的推测臆造数据和结论作为引用内容。
(5)其他内容。完整的综述论文还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或附录等,其中附录不是必须的,只有当核心主体部分无法安排但对读者阅读理解很有帮助的理论、技术、图表、公式以及数据等可放在文末的附录,如“Agriculture”综述论文“A review: Develop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Pesticid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Agro-Forestry Production”,按照审稿专家建议,将表格“List of ancient Chinese agricultural books cited in this paper”改到附录Table A1。
3.综述论文的撰写方法过程
综述论文撰写不仅是对领域同行贡献的尊重,也是检验自己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的必要途径,属于比较难写但能反映作者学术水平的论文形式。通常在有了撰写综述论文想法之前,多数人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掌握的资料素材可能不充分,要在众说纷纭、时隐时现的问题或争论中,分析选择什么问题作为切入点。但无论综述论文题材如何,撰写方法过程基本相同。
(1)初拟题目并确定合作者。“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根据作者明确的选题需要,斟酌选定简短醒目且精炼准确的题目,其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不宜过大过宽。特别对于研究生撰写综述论文,建议选题切口要小,能反映专题领域的问题焦点和争论意见,并尽可能结合学位论文选题方向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突出具有核心内容的专题,切忌泛泛而谈,否则容易给人造成假大空的感觉。当然还要了解相关专题是否已有综述性文章,切入点和主体内容是否相近?如已有类似综述论文,一般不去重复,更不能拿他人的综述内容作为自己的综述素材。通常可按实际贡献大小确定合作者,贡献最大者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为第二作者,余类推,导师是合作者,一般也是通信作者。
(2)查阅文献。归集手头已有资料并继续查阅相关文献,然后整理分析归类使文献资料体系化。在整理过程中,要梳理并及时摘录学术前沿的重要素材,消化吸收文献精髓,记录阅读时受启发的想法。有时需要从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中,再查阅一次文献拓展资料的深度和广度。常用查找参考文献的方法和途径是通过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书和联网检索等渠道查阅文献,当然包括能融合语义与关键词提取技术的AI精准匹配与强大功能的检索系统。综述论文更多地是评述他人的研究成果,因此除必要的典型文献外,要尽可能减少自引比例,并大胆舍弃旧文献和低层次文献,特别要避免问题分析所依据的过时文献而误导读者。也要尽量减少通常不会是最新信息的教材专著作为参考文献。借助翻译软件时,务必要充分理解原文并认真修改确保真实准确。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方便查找,要避免文不对题的引用现象,也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硬将一些观点标引给领域“大咖”的非直接文献。
(3)拟定论文提纲并撰写初稿。围绕专题中心思想进行论文结构的逻辑设计,论文结构提纲可按照纵向递进式或横向并列式拟定,不同部分的结构形式可灵活多样,纵向递进中的分节部分也可采用横向并列,但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建议每部分拟出简短的小标题。纵向递进式是专题研究历史演变的纵向对比,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横向并列式是专题研究现状动态的横向比较,包括研究方法的分析借鉴;问题分析可穿插进行,也可以集中归纳分析,但要注意不能强调批评而陷入过于挑剔的问题误区;然后开展趋势预测和建议展望,寻求对专题研究的认识进步。按照提纲撰写初稿时(如必要可分工撰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表述准确,避免资料的简单堆砌,前后要呼应,不能“虎头蛇尾”头重脚轻,也不能“鸡头凤尾”头尖脚粗。如果能采用图和表归纳分析理论、方法和结论以及存在问题等,则可传达更丰富的信息。最后将各部分内容归集起来,准确注引参考文献,拟定摘要和关键词等,形成完整的论文初稿。
(4)修改定稿并投稿。征求合作者和导师对初稿的审改意见,不断补充内容并修改定稿。按所投刊物的综述论文格式完善后投稿。一旦幸运地收到修改通知,建议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仔细阅读和整合审稿人的意见建议,甚至要重新阅读你所引用的原始文献,然后对修改情况予以必要的解释说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