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国基项目”)揭榜,从各方关注程度中感受到中国科技界的活力和希望,也感受到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核心地位和不竭动力。但同时了解到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接收各类型项目申请384564项(申请数量整体增幅26.36%),其中面上项目177982项(增幅48.77%),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9489项(增幅11.31%)。经初审共受理383123项,然而最终资助面上项目2075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3226项,资助率断崖式下降,真是“僧多粥少、狼多肉少”,同时也感觉到国基项目申请的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我记得,35年前我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多年前我获批主持2项面上国基项目以及1项专著出版基金(最后一批专著出版项目),陆续评审过国基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以及优秀青年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等,也指导和修改过多位毕业博士和青年教师的国基项目申请书,对国基项目申请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这里根据有关现象和问题,粗略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1)挖掘资助真正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员。从项目评审和近年来的媒体宣传中感触到一些变化,其中感觉最大的变化有二,其一是申请数量剧增,其二是申请书经过多轮评估、指导、修改、润色,成为标准化的格式申请书。不知各位国基项目评审专家有没有发现,多年之前评审国基项目时,需要在撰写格式多样、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的申请书中发现创新点,后来逐步到要在众多撰写格式高度统一、语言表达能力强劲的洋洋洒洒的大篇幅申请书中发现并比较创新点。因为为了提高中标率,有关单位集中组织国基项目申请书修改润色活动或不惜花钱请中介机构咨询帮助,完善出一份“创新性强”或“高使用价值”的高质量申请书。因此国基项目评审过程中需要艰难地判断这些“高质量申请书”项目的必要性(创新性),兼顾项目可行性,挖掘出真正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员给予资助。当然,应该鼓励申请人的导师或有关专家从专业角度帮助修改申请书,并以必要性、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梳理为主,从而尽可能减少第三方开展的纯粹申请书的修改、润色工作,引导拟申请的青年科技人员更多思考原始创新研究,尽可能降低国基项目申请的内卷程度。
(2)设计双盲制国基项目的申请机制。双盲制项目申请书就是将申请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考察项目的“必要性”,不牵涉任何申请人的信息,第二部分重点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包括申请人背景、研究基础、团队组成和已经具备的条件等。第一部分的“必要性”评审应可淘汰大部分没有真正原始创新内容的申请书,通过后进入第二部分“可行性”评审,从而减少评审量,也大范围杜绝一些不公正的评审。我的第一个国基项目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曾经开展的双盲制评审而获批,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似乎再无开展双盲制评审方式。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能继续探索设计双盲制项目申请机制,因为双盲制能发现真正具有原始创新内容的项目,对“草根申请人”开展探索类原始创新项目更加合理,以尽可能资助真正有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员。
(3)改变“一刀切”“走独木桥”的国基项目指标。近年来,很多大学、科研机构出台几乎“一刀切”的规定要求,即对于青年科技人员必须要有国基项目才能晋升或转正,才能招收研究生。我们知道,国基项目更多强调原始创新的探索性研究,但青年科技人员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不同,不能简单“补短板”,让众多青年科技人员花大量时间在自己可能并不擅长也不一定愿意开展原始创新性研究上,而要发挥不同人才的特点优势,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因此建议改变对几乎所有想晋升的青年科技人员必须承担国基项目“走独木桥”的规定,让能够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部分青年科技人员申请承担国基项目,而大量青年科技人员可发挥其所长,允许承担其他类型课题,包括各层次的纵向课题以及横向课题,作为评聘职称、完成有关指标的依据。通过持续鼓励草根创新,大胆探索,形成“事半功倍”的不同类型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和原始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