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科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qiangzheng

博文

把问号拉直:读《礼记·中庸》聊聊理性对待论文评审意见 精选

已有 5824 次阅读 2024-11-12 11:38 |个人分类:科苑漫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如何进行论文评审的博文,似乎也需要交流一下如何对待评审意见,我读到《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感觉可以循此来处理各类评审意见。我们都知道,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各个阶段要经历多种“被评审”,如入学考试的筛选考验、复试面试的考查应对、开题报告的阶段审核、论文稿件的反复审改、毕业答辩的灵魂拷问乃至求职面试的刁钻盘点等,一环扣一环,似乎“被评审”一直缠身,难以脱逃。实际上,在人生的所有阶段,被评审是避免不了的,研究生如何把评审意见处理好,对未来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我也经历过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被评审,当然也评审过其他人无数次,这里聊聊研究生阶段如何理性对待以论文被评审为主的评审意见。

1 “博学之”需勤功而知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也就是学习要广泛涉猎;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如果学了还不会,绝不放弃。“好学近乎智”,博学能实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效果,既要积累深厚的本专业领域知识,也要丰富涉猎其他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评审意见。

(1)学海无涯。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而学问的追求在于渊博与广博,渊博能使你获得有内涵的专业见识,广博使你在遇到事情时有准确的曲直判断,以从容应对任何评审意见。

(2)勤能补拙。博学和科研实践不能有投机取巧的简单想法,学无止境,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惟有勤能补拙,勤学苦练,“温故而知新”,致苦尽甘来,让著述渐丰。

2 “审问之”要韧功而知晓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也就是要提问请教;要么不问,问就要知晓;如果问了还不知晓,绝不放弃。“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我们要在尊重学术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坚持认真审视评审意见,不回避也不敷衍问题,直至知晓问题而解决问题。

(1)尊重制度。我们知道,期刊论文通常要经过编辑初审、同行评审和主编终审的三审连环制度。初审和终审由编辑部进行,同行评审(外审)由领域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学术水平、创新性等进行深入评估,通常采用盲审隐藏作者信息以减少偏见或不公,也有期刊标明作者及所属机构。而学位论文评审通常采用交叉审核制度。当然首先要过导师关,然后学位办等组织可能采用匿名评阅以及开展预答辩等,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会邀请学位论文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的评审专家进行答辩前网络盲审(双盲制),最后答辩委员会现场审视(通常要把论文提前送委员阅看),有时还可能要经历被抽查的考验(我个人建议抽查量应该在很小范围,而真正查到问题的惩戒力度要大,特别建议不要在论文答辩以后,再大面积抽查学位论文组织专家评审,这可能会成为“事倍功微”的举措)。另外,对于涉密论文,通常会按规定委托具有保密资质的机构和领域专家进行匿名评审。

(2)“打破砂锅”。对于评审意见中的问题,我们要尊重期刊论文三审连环和学位论文交叉审核的制度设计,因为这样通常能获取领域专家的独立意见,一环又一环,层层把关,把可能的问题扼杀在正式论文之前。显然我们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能不懂而装懂,也不能回避问题,要有韧劲审问之,有针对性地以问题导向,可再查资料乃至求问其他专家,解决问题,改好论文我们知道,为避免错误问题误导读者而不留遗憾,评审者通常首先要找被评论文的问题,一般不是成果,因为成果就摆在那,而问题是需要找的,评审者可能会稍有疏忽就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意见。因此当发现可能是不正确的评审意见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采用“应付交差式”而敷衍了事,更不能回避并掩盖问题,而要分析不正确意见的可能原因,哪怕从自身表述不清晰的角度着手,也要态度诚恳而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正确想法,并在修改说明中清晰说明未予修改的理由。

3 “慎思之”求深功而知虑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也就是要学会周全地思考;周全思考,思考就要有收获;如果思考了仍无收获,绝不放弃。“知耻近乎勇”,评审过程发现问题是鞭策的力量,对于问题,既要独处反思而悟,更要深思熟虑而改。

(1)独处反思。收到不同意见的评审结果,请先冷静,可找一独处空间静下心来,再试着换位思考,想一想审稿人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意见,深思你的论文是否真的没有创新内容?查重要求的重复率是否真正合格?题目是否反映研究内容?引言/绪论是否反映了必要性以及问题/需求导向?摘要、关键词、结论及创新点的表述是否浓缩了你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研究内容表述的结构逻辑性如何?引言/绪论提出的问题与研究目的在结论中是否呼应而自圆其说?参考文献标引是否合理?格式和排版是否符合期刊/学位论文的要求?论文是否够上你所投的期刊和你所申请的学位要求?等等,通过周全深入的反思,理出论文修改提高的思路。

(2)深思熟虑。对于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包括个别恶意评审意见,必须分析深思并审视,通过熟虑而解决问题。可以从大的方面审视一下你的论文,如,试验设计是否正确合理?如果试验设计正确,而结果不理想,看看样本数与数据量是否足够?是不是数据处理方法不合适?是否需要重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来得到正确的结果?对于一些用简单的“创新性不够”来评价而没有给出任何建议内容的不太负责任的评审者的意见,我们也首先要慎重审视一下自己的论文是否真的毫无创新,或者你的创新点没有被“囫囵吞枣”的评审者发现。如果试验设计方法错了,那只能花大力气重新设计试验工作;如果你的论文真的毫无创新内容,那必须推倒重来;如果你的创新内容没被发现,则考虑能否改变叙述角度,加大篇幅突出自己创新内容的重点工作,以此保障后续审阅的正确评审结果。

4 “明辨之”重钻功而知因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就是要形成清晰的判断力;认真辨别,辨别就要明了;如果辨别仍难明了,绝不放弃。“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我们对于不合理的评审意见可随和应变,但不苟且盲从,要通过钻研而辨因析果,发现论文的改进空间,用智慧而有策略地修改论文。

(1)理性画像。有时候,拿到的评审意见可能会挑战你的神经底线,似乎纯粹是外行人的评审意见,会让你抓狂。我们要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因为评审专家来自五湖四海,可能来自不同领域,谁也不是通才不期然地会提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意见。我们不妨给评审者画画像,从而能更理性地对待评审意见中可能出现的“傲慢”与“偏见”。不懂装懂敷衍塞责的有之,不痛不痒来个“工作量不够”“创新性不足”,而没有给出稍显具体的修改建议;刻薄挑刺吹毛求疵的有之,以某小问题无限放大而否定全文;霸道孤傲过于严苛的有之,有时会坚持以“理论方法不先进”等而否定全文。当然更多的是负责任的评审者,他们通常会明确指出论文中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建议,对于“否定”类的评审内容也会以充分的理由给出意见建议,这里面可能就包含了非常值得你去分析明辨的内容,会有助于你提高论文水平乃至提升你的学术能力。

(2)辨析因果。论文评阅意见经常会出现非常严厉的问题挑刺,谁都可能会有此经历,千万不要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因为这并不是“世界末日”,至少能培养让你在未来的科研生涯中,更有信心地面对各种被评审遇到的挫折。但无论如何,对待评审意见也不能简单地全盘接受,务必要仔细分析明辨而力求获知评审结果产生的原因。如论文不符合所投期刊的领域范围、语言表达和论文结构不合理甚至创新性不足等,找到合理应对的方法和正确弥补的角度。但也要记住明辨不是耍犟,你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评审者的不当审阅意见,要能接受严厉的批评,因为不是所有评审者都能理解并欣赏你的研究,你更不能拒绝修改而应该要修改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抱着“评审总是正确”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你的论文有创新内容,总能找到修改的方法,包括做出必要而有效的解释说明。哪怕论文被期刊拒稿或学位论文没通过,也要理性分析原因并有智慧地采取合适的策略处理问题。对于学位论文,要征求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意见建议,开展必要的补救工作;对于期刊论文,可以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而转投其他合适的刊物,包括低一档次的刊物,甚至可以将修改后的论文再坚持投向拒你稿的期刊,以显示你对自己的论文研究内容有信心。当然也有稿件永远发表不了的,我至今手头还有个别论文被拒后没时间修改而搁置的(等有时间了,发现相近内容已有论文发表),更多的是有了初步思考、写了基本框架和少部分内容但没能继续而遭搁置。

5 “笃行之”用站功而知仁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就是要用博学知识和创新思维指导实践;要付诸实践,就要知行合一;如果实践不能知行合一,绝不放弃。“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博学而审问,慎思又明辨,脚踏实地,用强有力的论据,改出令人信服的论文,以经得起读者和时间的考验。

(1)端正态度。首先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拼凑、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务必要端正学术态度,我们都知道“量变引起质变”,论文中的小问题小错误多了,就可能会影响对全文的评价,因此要认真检查语言表达、公式变量、图表内容质量等可能存在的问题,杜绝错别字、字体及字号不统一、图题图号、标题序号、目录不规范、英文字母大小写等很容易就能修改的低级错误,因为这些错误会直接影响评审者的第一印象。对待修改意见,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做偷工减料的举动,特别是重点要修改好核心的研究内容,因为再审稿或交叉审阅时,会重点关注核心内容的问题是否修改,是否能尊重评审者的意见,否则会直接被拒。

(2)脚踏实地。论文评审结果包括直接发表、小修改、大修改和拒稿,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包括直接提交答辩、修改后答辩、较大修改延期答辩等。“力行近乎仁”,别去埋怨评审不公,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放下对评审者的负面画像与成见,要脚踏实地,认真改正问题并付诸修改实践。对于直接发表或直接提交答辩的论文,也要根据专家提出的个别修改建议仔细修改;对于小修改的论文或略作修改后答辩的学位论文,要仔细分析提出的问题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大修改的论文或较大修改延期答辩的学位论文,显然更不能掉以轻心,要仔细分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较大程度的修改,如寻求理论依据、审视试验方法、补充必要试验、进一步数据处理等,并对修改情况按照规定拟写修改说明,修改完善论文。

最后再以《礼记·中庸》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作为结尾。研究生各有所长,但并不一定都是天才,天才一次能学会,我们就学一百次,天才十次能学会,我们就学一千次。博学可丰富内涵,再经过细思,提高审问和明辨的能力,笃行实施,理性地将评审意见正向发挥到极致,哪怕迟钝一点也会变得聪明,开始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有力,积极科研实践和坦然接受评审应是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的一对“研途兄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1760-1459678.html

上一篇:把问号拉直:聊聊综述论文撰写
下一篇:聊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五性”
收藏 IP: 49.70.159.*| 热度|

7 宁利中 郭战胜 许培扬 王涛 郑永军 张磊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IP: 219.239.227.*   回复 | 赞 +1 [3]王安良   2024-11-13 13:52
  
回复  谢谢点赞
2024-11-17 23:0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4.127.16.*   回复 | 赞 +1 [2]xtn   2024-11-12 15:59
即使开始时看似愚笨或柔弱,只要坚持这种努力和坚持的态度,最终也能变得聪明和强大。在论文评审中,这意味着即使最初可能不理解所有的评审意见,只要持续努力,最终也能完全掌握并改进论文
回复  是的,持之以恒,终有回报!
2024-11-17 23:0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4.127.16.*   回复 | 赞 +1 [1]xtn   2024-11-12 15:59
别人能做十次的事情,我们如果能做一千次,就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在处理评审意见时,这意味着不仅要满足基本要求,还要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
回复  是啊,要追求卓越,更上一层楼!
2024-11-17 23:0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3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