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以来,我在“科学网”和“学习强国”阅读了多篇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的宣传推介文章,如《从单刊突围到集群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加速“造船出海”》等,深有感触。“卓越计划”是2019年由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共同启动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征程,在集群化试点、头部期刊数量、主编和编委国际认可度、网络首发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显见中国专业期刊及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全球地位逐年提升,倍感兴奋。
论文作为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之外,还承担着传播知识、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但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英文科技期刊依赖国外出版平台出版发行,目前大量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是以英文形式发表,受益的主要是以英语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多数中国企业受限于语言障碍或获取英文文献的渠道有限,获益相对要少。受很多科技成果及人才评价部门的评价指标要求,特别是大学科研院所在授予学位时对发表论文所谓SCI及分区要求的驱使,中文期刊的稿源数量和质量面临严峻挑战。我曾建议研究生的一篇综述论文能否适度引用中文期刊论文,但最终引用的还是大量的相关英文论文。我也在我的研究领域努力撰写发表过几篇中文综述论文,但综述也只是杯水车薪,中国大量论文以英文发表,较难第一时间被中国引用推广,实为遗憾。
通过分析思考,这里提出三点建议:
(1)强调科研评价中对中文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在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结题、科技评奖、职称评聘、学位授予时,明确要求要有在国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指标,建议适当弱化对SCI的要求(当然不能取消),希望能同等对待SCI和EI论文,以促使中国的科研成果首先受益于国内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研团队在投稿英语论文发表的同时,将研究重点和主要内容以中文论文方式在网络发布和在期刊发表,使新成果技术能优先在中国传播推广应用,不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的项目经费支持。
(2)完善中文科技期刊智能双语服务能力的平台建设。通过我国自主开发出版平台(如SciEngine, SciOpen等)以及适时收购国际知名出版集团,接入基座大模型,尝试AI办刊,坚持提供智能双语服务、连续出版模式等,打破学术论文的阅读语言壁垒,甚至吸引国际顶尖学术团队在中国双语期刊平台上发表中英文论文。据我了解,国际顶尖期刊及出版集团活跃着大量华人,包括高水平主编、编委、学术编辑、审稿人队伍等,如Elsevier旗下的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原主编为华人教授,现主编是中国教授,MDPI集团的创始人是华人,设立在中国的许多分支部门以及大量子刊(如Agriculture等)的编辑队伍中有大量的华人,发挥这些力量的作用,也可以促进中国专业期刊发展和提升办刊质量。
(3)促进中文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选择。提高中文科技期刊中更多地发表原始创新的中文论文,同时在各类评价体系中要不唯SCI及影响因子,因为高影响因子与期刊的学科领域也有极大的关系,如一些小众学科且其专业期刊少的刊物,往往影响因子就容易高,而有些领域的期刊就很难获得高的影响因子。原始创新论文多了,就可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和国内科研人员投稿并阅读引用中文文献,进一步促进中文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语言之一,促进学汉语成为发达国家大学的第二外语甚至第一外语的选择。以学术水准为要,高质量主办开放获取中文期刊,提高自主办刊能力,提升期刊群体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中文传播和学术交流。
这些是我多年从事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的感慨,仅是一家之言,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仅供参考。只是希望通过各方努力,特别是评价机制的改革,能逐步提升国内专业中文期刊办刊质量和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