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无锡寄畅园五十景图(二)

已有 7122 次阅读 2016-4-15 07:10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无锡寄畅园五十景图(二)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4月15日发布

 

 

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主编秦志豪)一书中收录了【明】宋锚晋所绘《寄畅园五十景图》(第47-71页)。在此推荐,资源共享。

(一)26张,(二)25张翻拍自该书。感谢责任编辑秦振庭先生惠寄该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寄畅园400年前旧影首现 古画《寄畅园五十景》破解锡山双塔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09:10  无锡日报

 

  本报讯(记者薛中卿)“这些明代画卷属无价之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无锡地方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艺术造诣之深厚,历史信息之丰富令人惊叹……”昨天下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著名文物专家顾文璧研究员告诉记者。经收藏方同意,由50幅组成的《寄畅园五十景》昨经园林部门首度掀开神秘面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400年前的旧影再现。

 

  据专家介绍,《寄畅园五十景》由明万历年间著名画家宋懋晋所作。宋懋晋擅绘仙山楼阁,位置得当,兼善写松,所作《金陵廿四景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记者注意到,《寄畅园五十景》画笔流畅、形神兼备。其中,矗立于山顶的双塔形象在画中多次出现。顾文璧告诉记者,这一重要信息破解了作为无锡城市标志之一的锡山龙光塔的历史之谜。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所持的“一塔论”认为:明嘉靖、万历年间,先后有人建实心石塔和八角七层砖塔,砖塔是在石塔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砖塔即龙光塔。《寄畅园五十景》与明代谈修《惠山古今考》卷首图相互印证:明朝末年,无锡锡山山顶确有双塔并存。

  “一般认为,寄畅园内共有二十景,但古画描绘了明万历年间寄畅园的五十景全貌,其绘制的建筑形制相当独特,展现出精湛的造园艺术……”本市一位园林专家举例称,《寄畅园五十景》中的“蔷薇幕”,造园者采用爬藤植物、花架构成奇特的园林空间,这一形制在古代造园史上非常罕见。此外,“云岫”中的嶙峋奇石、“抚薰”中的通透乐坊、“曲涧”中的潺潺流水……无不凸显出中国造园“天人合一”的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寄畅园曾几番兴废。宋代著名词人秦观后裔秦金始建凤谷行窝,秦?于万历年间在此改建成寄畅园。后该园曾毁于战火。现存寄畅园为清顺治年间改建。本世纪初,无锡市又对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从古画提供的信息分析,现在的卧云堂、知鱼槛等景点地理形态与明万历年间寄畅园大致相同。这表明后来的造园人对于前人的尊重。

  《寄畅园五十景》为已故无锡知名实业家华绎之在抗战前收藏,并于解放前夕运往台湾,其后有关这套古画的消息极少。1957年,孙祖烈先生曾在《无锡日报》前身“工人生活”撰文提及该画。但古画的真容始终不得一见。经华绎之后人帮助,古画信息得以公布。目前,来自市园林、文物、文史等领域的学者正对古画作进一步研究。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02/09106329880s.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70200.html

上一篇:无锡寄畅园五十景图(一)
下一篇:从3.5元一斤冬笋说起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