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我与中国鹰的绘画

已有 5438 次阅读 2014-3-1 17:15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我与中国鹰的绘画

我与中国鹰的绘画

 

受权发布黄妙德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31发布

 

这里受权发布我国鹰画第一人黄妙德先生2013124所撰文章《我与中国鹰的绘画》(下文前),光明日报20131229以《工笔画鹰志凌云》为题发表时,编辑作了压缩(下文后)。

 

 

********************

我与中国鹰的绘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鹰是神鸟、战神;是强健、敏捷、勇猛和胜利的象征。自然界中,造化赋予了鹰灵性与神采;鹰的体魄强壮、气度非凡、性格勇猛、行动敏捷,或搏击高空,翱翔苍穹;英风杰气,壮人胸怀也。

与鹰结缘。是在我的童年,家住衢州市区东边的府山脚下,府山有整片的大面积树林和高耸参天大树,顺着拍打翅膀的声音,我惊奇地看到了树梢顶上站着大鸟,大人说:这就是鹰。噢,鹰!少年时,在郊外丘陵地带的广阔天际,时常可看见二、三鹰在高空翱翔,那矫健身姿吸引着我的神思,我对鹰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有一次,在父亲工作单位,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水墨鹰,那是潘天寿的作品。我开始关注报纸和其它出版物,后来又见到了齐白石、徐悲鸿、李若禅、张书旗的鹰。当时的报纸和印刷品虽然不如今天的精美,但这些报纸上的水墨鹰,还真是让我开了眼界,欣赏到了画上鹰的神采。我把这些报纸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临摹学着画鹰。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参加工作后,在文化馆搞创作,也是根据上面文件的调子来进行的。有机会出差,跑到动物园观察鹰并拍一些照片来满足自己对鹰的情怀或借旅行来感受大自然的广袤博大。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四、五十年过去了,我还真的成为一位以画鹰为主体表现的画家。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我下海去海南,后转深圳,数年间商业与艺术的交叉,总抹不去心头那块占据我人生旅途对艺术的心结。为了对艺术的追求,毅然辞去一切,离开深爱的深圳,回浙江,开始进入了画鹰的旅程,数年后又从浙江来到北京。从专攻画鹰一派到自觉把这一题材付诸课题来探究,是偶然,也是必然,我跨出了一大步。这是真正沉下心来做研究的人,才能感受到的体会和收获的喜悦。每个画家都会面临一种挑战:创新之路的困惑和艰难。在过去不明确的摸索和探寻中,画鹰的选择使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切入点。面对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把鹰的艺术推向时代。

 

 

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工笔院体自宋代走向巅峰,元代之后逐渐式微,写意兴盛。二十世纪之初,康有为等人提出重振工笔院体的主张,改革开放以后,工笔画才真正走向振兴。工笔鹰的绘画是中国鹰文化的一部分,壮志凌云、高瞻远瞩、大展宏图,是中国鹰的精神元素,激励着中国人的民族气质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我的画鹰从初入创作,走向完善,至臻高度,十五春秋寒窗,可谓十年磨一剑!收获是:2003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向我约稿,那是激动人心的事,我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新工笔猛禽画技法》;随后2007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约稿,出版《中国名家指点画鹰——黄妙德工笔翎毛经典范例》;2009年荣宝斋出版社约稿,出版《荣宝斋国画技法丛书工笔画范·鹰》;201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约稿,出版了《工笔画鹰》;2013年扬柳青画社约稿,出版《中国画名家技法丛书·画鹰技法全解》。值得一提的是:当人民美术出版社向我约稿时,内心特别激动,为了完成这部画鹰专著,我与副总编刘继明先生探讨了本书的结构方案。之后,我全身心投入收集文献,整理资料和写作的过程。鹰的形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沿袭已有几千年,把中国鹰的文化、艺术从杂乱无章的历史演进中梳理、脱化出来,整理成章,配合画论,创作,作品图片,融入时代观念,以古开今,完成了一部中国美术空缺的较为系统的画鹰专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鹰的形象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古代华夏部族对鸟图腾崇拜,鹰是神的化身。随着年代的演进,至商王朝甲骨文出现“鸢”,钟鼎文时期的“鹏”,陶器时期的鹰陶鼎、图形,青铜器时期的鸢鼎、虎狮鹰头兽相斗纹,秦汉玉饰、纹饰图案,画像砖和画像石的鹰图形,以及中国古代有关鹰的神话传说,诗文篇章,晋唐宫廷、官署、寺观壁画,绘画等等,从形象形纹至诗文绘画,赋予鹰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象征。

就绘画而论,传统画鹰自晋唐就有专擅名家,专以画鹰名世的则有五代的郭乾晖、乾祐兄弟,宋代黄筌、徽宗皇帝赵佶、李迪画鹰都很有名,可惜以上只有文献记载,只有赵佶、李迪有作品传世。古代有关鹰的诗文图绘的传世均出自士夫文人和宫廷画家。追溯古典,搜寻传世,在研究唐、宋、元、明、清的画史中发现,工致院体画鹰作品的传世至今不超过三十幅,这让我甚为吃惊。而这些极为珍贵遗产的院体画鹰作品,主要分布在宋、元、明三朝代。明末至清及近现代四百余年,工笔院体鹰这一体已成绝响。这是历史给了我一次契机,作为当代人,致力于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遗产,的确是一种责任和自豪。我投入了全部,只顾埋头探索创作实践,不问回报(市场利益)。画鹰之人,自应有鹰的精神,这是我的理念。

纵观中国历代画鹰风格之变,历代名家画鹰者:有法度严谨工致,有气象萧疏威严,也有野趣横生的天趣,或奇崛雄强,神韵超然。艺术当随时代,研究历史,学习传统就是为了继承与发展,反映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时代腾飞,社会和谐,张扬正气,倡导正能量,不正是当代文化要反映的时代特征吗?我的思路是:开拓、营造一个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不失传统精神的新风格、新境界,是画鹰艺术表现之所旨。创作框架既定、理论与实践同行。

鹰的绘画是以视觉艺术为形式,把传统有关鹰的文化内涵和今天的时代大文化背景相融汇,通过艺术表现,塑造反映现代文思、意趣的艺术形象。在创作实践中,我广采博取,大胆吸收融合。我扎根于传统,取法于宋代院体,融入当代艺术元素及西方绘画技法,包括结构、透视、光影、色调的借鉴与运用,来达到画面的气势勃然、神采互映、气格雄浑、境界豪迈的艺术效果。

当代企业、团体崇尚鹰的精神,人文情思追求鹰的品格,来突显当代中国人的正气、大气、豪气和阳刚之气、壮美之气的内美情怀和崇高境界。

文以载道,丹青寓兴,乃我国文艺思想之大道。我在《论中国文化中的鹰文化象征》一文中写道:“大鹏展翅,雄风飏,正气扶。振翼羽,怒而飞,迎狂风骤雨,雷霆万钧,搅起千里尘沙;奔飙长驱,烟蒙蔽日,摇撼五岳昆仑,激荡江河沧海,威震五洲,气盖乾坤,搏云破电,斗转天动,纵横磅礴,迅征太空,挽彩虹,映日月,一飞冲霄汉,扶摇直上九万里,神应也。”以鹰寓兴,托物言志,抒发气势磅礴的主体情怀。

艺术家创造时代的艺术,是反映现代人的时代崇尚,精神审美,思想情感和文化特征。中国鹰,是民族的、时代的中国精神。

 黄妙德

                                                 2013/12/24

1,

2,

3,

4,

5,

6,


 

 

 

                                         大展宏图(中国画) 黄妙德

 

工笔画鹰志凌云           黄妙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鹰是神鸟、战神,是强健、敏捷、勇猛和胜利的象征。自然界中,造化赋予了鹰灵性与神采。鹰的体魄强壮、气度非凡、性格勇猛、行动敏捷,搏击长空,翱翔苍穹,英风杰气,壮人胸怀也。

  与鹰结缘,是在我的童年,家住浙江省衢州市区东边的府山脚下,府山有整片的树林和参天大树。顺着拍打翅膀的声音,我惊奇地看到了树梢顶上站着大鸟。大人说:这就是鹰。噢,鹰!少年时,在郊外丘陵地带的广阔天际,时常可看见两三只鹰在高空翱翔,那矫健身姿吸引着我的神思,使我对鹰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有一次,在父亲工作的单位,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了水墨鹰,那是潘天寿的作品。我开始关注报纸和其他出版物,后来又见到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张书旗的鹰。当时的报纸和印刷品虽然不如今天的精美,但这些水墨鹰还真是让我开了眼界,欣赏到了画上鹰的神采。我把这些报纸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临摹学着画鹰,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参加工作后,在文化馆搞创作,有机会出差,我就跑到动物园观察鹰并拍一些照片来满足自己对鹰的情怀。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四五十年过去了,我还真的成为一位以鹰为表现主体的画家。从专攻画鹰一派到自觉把这一题材付诸课题来探究,是偶然,也是必然,我跨出了一大步。这种收获的喜悦,只有真正沉下心来做研究的人才能体会得到。每个画家都会面临一种挑战:创新之路的困惑和艰难。在过去不明确的摸索和探寻中,画鹰的选择使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切入点。

  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工笔院体自宋代走向巅峰,元代之后逐渐式微,写意兴盛。二十世纪之初,康有为等人提出重振工笔院体的主张,改革开放以后,工笔画才真正走向振兴。工笔鹰的绘画是中国鹰文化的一部分。壮志凌云、高瞻远瞩、大展宏图,是中国鹰的精神元素,激励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我的画鹰从初入创作,走向完善,至臻高度,十五春秋寒窗,可谓十年磨一剑!

  就绘画而论,传统画鹰自晋唐就有专擅名家,专以画鹰名世的则有五代的郭乾晖、乾祐兄弟,宋代黄筌、徽宗皇帝赵佶、南宋李迪画鹰都很有名,可惜大部分作品只见于文献记载,只有赵佶、李迪有作品传世。古代有关鹰的诗文图绘传世作品均出自士夫文人和宫廷画家。追溯古典,搜寻传世,在研究唐、宋、元、明、清的画史中发现,工笔院体画鹰传世的作品至今不超过30幅,这让我甚为吃惊。而这些极为珍贵的院体画鹰作品,主要分布在宋、元、明三代。明末至清及近现代四百余年,工笔画鹰这一体已成绝响。这是历史给了我一次契机,作为当代人,致力于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优秀文化遗产,的确是一种责任和自豪。我投入了全部精力,只顾埋头探索创作实践,不问回报。画鹰之人,自应有鹰的精神,这是我的理念。

  纵观中国历代画鹰风格之变,历代名家画鹰者,或法度严谨工致,或气象萧疏威严,或富野趣横生的天趣,或奇崛雄强,或神韵超然。艺术当随时代,研究历史,学习传统就是为了继承与发展,反映时代。时代腾飞,社会和谐,张扬正气,倡导正能量,不正是当代文化要反映的时代特征吗?我的思路是:开拓、营造一个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不失传统精神的新风格、新境界。

  鹰的绘画是以视觉艺术为形式,把传统有关鹰的文化内涵和今天的时代大文化背景相融汇,通过艺术表现,塑造反映现代文思、意趣的艺术形象。在创作实践中,我广采博取,大胆吸收融合。我扎根于传统,取法于宋代院体,融入当代艺术元素及西方绘画技法,包括结构、透视、光影、色调的借鉴与运用,来达到画面的气势勃然、神采互映、气韵雄浑、境界豪迈的艺术效果。

  “大鹏展翅,雄风飏,正气扶。振翼羽,怒而飞,迎狂风骤雨,雷霆万钧,搅起千里尘沙;奔飙长驱,烟蒙蔽日,摇撼五岳昆仑,激荡江河沧海,威震五洲,气盖乾坤,搏云破电,斗转天动,纵横磅礴,迅征太空,挽彩虹,映日月,一飞冲霄汉,扶摇直上九万里,神应也。”以鹰寓兴,托物言志,是我一直以来的情怀。

文章来源:光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72108.html

上一篇:《中日联合声明》中的战争赔偿条款不能片面和歪曲解读
下一篇:旧电话机,当“废品”, 5毛一部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2 尤明庆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