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戡阵亡,西安震动
邓蜀生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1月10日发布
邓蜀生先生在《职业生涯回顾》写道:“1947年春 内战全面展开,政治形势急剧恶化。5月25日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晚报三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并逮捕记者。我侥幸逃脱抓捕后,在友人处躲避了一段时期,报纸复刊后,新民报系总经理自南京致信赵超构,示意让我辞职,离开报社。赵也认为我离开新民报是不可避免的事,并将我推荐时任上海新闻报总编辑的赵敏恒。二赵私交不错,而且赵敏恒与我还有师生关系,我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时,赵是新闻系兼职教授。他同意我去与他面谈。经过两次谈话,赵同意我到新闻报来,但考虑到当时形势,也表示,我不能在上海工作,要改名换姓,派往外地。1947年7月我改名后去西安担任该报驻西安记者,1949年4月回上海。1948年10月至1949年2月 兼任西安《时代新闻》日报总编辑。”邓先生告诉我他所用的化名。在1947年12月到1948年10月之间,在上海《观察》以特约记者名义发表了12篇有关陕西军政形势的专文,现在是其中的一篇专文。
(第四卷第4期,1948年3月)
观察特约记者
(观察西安通信)记者于上期本刊报道共军在陕北陕南发动攻势的消息。共军的攻势终于引起了西安的震动。胡宗南将遭遇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挫折,他的爱将刘戡军长于二月一日宜川一役阵亡, 刘戡部下一个师长也跟着阵亡了。(编者按:中央社十日南京电:军长刘戡及师长严明于宜川以西石村丹阳镇一役殉职。)还有一个师长也下落不明,这两个师都折损了三分之二以上。
延安以北是马鸿逵部防守,延安以南及关中地区由胡宗南部负责。王震的部队挑中了刘戡将军的防区。原来大家都很放心,因为刘将军及其所部是是胡部的精英,刘将军又是去年三月二十九日“跃马进延安”的第一人。谁料到王震集中了近六个旅的优势兵力,直指宜川,这儿是刘戡的指挥部所在地,刘部措手不及,实在没有料到王震敢来打硬仗。三月三号西安已经遍传刘戡被俘的消息,虽然军方极力防止这消息的泄露。可是商人的消息最灵通,据说这消息最初还是由商人方面传出来的。这严重的挫败,震动了西安的军政当局。四号警备司令部与市政府联合会报上,警报司令和市长都承认局势的险恶,而要求新闻界的审慎,对于战讯的报道,和粮食价格的消息都要慎重,以免动摇民心。
这次刘戡挫败的原因,一方面是轻敌,未把王震放在眼中,一方面是国军联络欠佳。王震围攻宜川时,延安的国军也没有出援。但事实上也不能出援,因为彭德怀在米脂、清涧、吴堡一带控制了六个旅的兵力,对延安采“看管”姿态,同时又扼住了榆林国军南下的路。延安国军一动,他就可能直扑延安。榆林国军一动,他又可能进取榆林。在战略地位上,彭德怀得到主动。大家眼巴巴看着刘戡吃亏。刘部这一垮使关中感到重大压力。同时,陇东的共军近一万人,向邠州、永筹进逼。据说共军有截断宝鸡到西安铁路的企图。再经未经证实的转述共军企图谓:南下的共军要越铁路与陕南的共军会师汉中。这在现阶段,也许有些夸大,但共军心目中的远景未始不想这样。
刘部失利的消息传来,胡宗南的心情当然是沉重得很。三月三日祝绍周主陕四周年纪念会,他本来预备亲自来对他的干部勗勉一番,临时又不来了,由高桂滋代表说胡主任临时因事不能来。祝绍周致词时,也要大家提高警觉,不要让西安成了太原沈阳第二!现在胡宗南将晋南豫西的董剑部(这是胡的最后的本钱)一起调到潼关集中,向西安增防。西安现由第七十八师镇守,另外又调了几个旅到陕北增防,原在汉中的青年军二0三师也出动向东堵截企图窜川的孔从周部。
市场动态是反映战局的镜子,四五天来,粮价狂涨,其他各物转疲,小麦由一百四十万一石跳到二百四十万,宝鸡的粮价也闻风而涨,使得省市当局不得不废止非粮商不得往外县购运粮食的禁令,而奖励自由购运。市当局再四要求市民储粮储煤。
这一次的动荡,使胡宗南在西北培植了十几年的威信,完全丧失。原来他有“西北长城”的徽号,现在这座长城开了很宽的缺口。他个人自信心太强,也太自负,刚愎有余,宽宏不足,从不听别人的意见。据说经过这一次的教训,他也有些自省,在今日关中的老百姓,还是靠他来庇护,也只有希望他来切实地检讨一下他自己。
共军的陕北攻势,使胡宗南部完全退出山西,使他又回原防,底定晋南还谈不到,何况北上。现在只想如何击溃共军攻势,保全延安,保卫关中,损兵折将的损失是捞不回了。
记者曾一再指出,共军在陕北是要打击国军的有生力量 ,而不在攻城略地,现在这种看法充分地获得证明。共军集中力量来吃刘戡,不惜留置大兵于榆林延安之间,以牵制国军,使国军不能应援。彭德怀也不会长期扮演牵制任务的。不久也许要开始活动,对手是马鸿逵的部队,就是白部长一再颂扬的西北骑兵。
(本文作者邓蜀生为观察特约记者,原载(《观察》第四卷第4期第16页,自右至左直排自繁体字,收入本书简体字横排由黄安年录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