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正高校毕业生的位置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6月25日发布
“文革”前的高校毕业生被视为“精神贵族”式的知识精英,改革开放初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被视为国家难得的宝贵财富,今天的高校毕业生依然是建设现代化伟大国家的生力军。但是今天的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选项,或者就业率和满意率的严重矛盾。这类情况,在美国的20世纪60年代出现过,当时美国正步入丰裕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事实上成了普通劳动者,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有利于居民和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并不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率高,上学容易、就业容易(在经济扩张和平稳时期)、但是满意就业也难,在美国毕业改行就业显现很多,在留学生里就更多。以留美学生中攻读美国史博士学位而论,取得学位后继续从事美国史研究的很少,原因在于毕业后找到工作站住脚是第一位的,这和上大学时有学上是第一位的考虑是不同的。
在经历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高校大跃进后,在我国经济开始步入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就总体上说是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很难说都是适合当今科技和学术文化发展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如果这个位置不摆正,要求自己毕业后完全专业对口进入高端岗位工作,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业率和满意率(所谓满意率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这个数字由人保部发布本身就说明问题,人保部管什么的,管就业保障的,教育部管什么的,管培养人的,如果培养人的单位、计划单位、就业单位的需要发生矛盾,加上毕业生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意向发生变化,那么毕业生的满意率能很高吗?今天的实际恐怕是确保就业率,扩大满意率。
*****************8
新华视点:“历史新高”,680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迈过就业坎?
2012年06月24日 17:44:4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凌军辉、仇逸、茆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以来,首批“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备受关注。
热门专业就业趋冷、就业满意率不足五成、高学历就业难……记者日前走访上海、江苏、重庆等地高校发现,在总体就业率超过90%的局面下,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值得重视。
报名时热门,毕业后为何就业“趋冷”?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吴找工作很纠结。“高考填志愿时,听说计算机很热就报了这个专业。”小吴告诉记者,毕业后才发现,市场上的研发和技术岗位很少,本科生几乎没有机会。和班里很多同学一样,他最终签了一个电脑销售的岗位。
和小吴有相同遭遇的高校毕业生还有不少。以热门专业“国际金融与贸易”为例,由于近年来贸易类企业不景气,用人明显减少,学生多数选择转行。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因为就业率和薪资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被亮“红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高考报名时的热门专业。
“一些热门专业就业趋冷背后是高校开设专业缺乏理性。”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陈浩明说,以计算机、工商管理等专业为例,社会的实际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由于各类大学不管条件具不具备,都纷纷开设这些专业,造成供给相对过剩,影响毕业生就业。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近年来,部分高校设置专业、计划招生存在不理性因素,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针对这一问题,江苏探索实施招生指标与就业率适度挂钩,分类指导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提升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毕业时再考虑就业已经相对滞后,就业关口应当前移到大学生入学前。”
“现在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与宏观经济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关联度越来越强。”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毅说,高校设置专业必须“顶天立地”,一方面要紧跟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立足办学实际,以特色发展赢得市场。
就业率超九成,满意率缘何不足五成?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林莉希望找个专业对口的岗位,一直没有如愿。前几天,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她最终签约一家种猪产业集团。“我的理想是去一家纯粹的兽医院,成为一名医生,我的梦想一时还无法成真。”
林莉的个人感受引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披露,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但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只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专家认为,就业率和满意度之间的反差,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的主观因素,也暴露出当前中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缺失的客观原因。
“应届生求职网”CEO曹洪涛认为,一些“90后”大学生在就业中期望值太高,过于注重自我价值,忽视社会现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初次就业就要找一个薪资高、有兴趣、前景好的工作是不太现实的。“大学生要弄清楚自身愿望和社会要求的距离,理性选择岗位。”
“一些大学生对岗位挑三拣四,总想一步到位。”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钱静峰认为,就业满意度低还暴露出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缺失,很多毕业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在择业和就业中摇摆不定。在欧美等国,大学生一进校就有导师帮助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很多毕业生定期“跳槽”,不断提升岗位的含金量。
业内人士呼吁,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毕业生综合长远看待岗位背后的价值,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培养动手能力强、企业欢迎、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破解当前就业困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应进一步从政策和资金上向职业教育倾斜,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6/24/c_112278194_3.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