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高铁因乘客吸烟触发警报减速的设计隐患亟待改进

已有 3381 次阅读 2011-7-31 22:3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铁, 乘客吸烟, 触发警报, 设计隐患, 亟待改进

高铁因乘客吸烟触发警报减速的设计隐患亟待改进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731日发布

 

昨天有报道说“京沪高铁列车因乘客吸烟触发警报减速引发虚惊”(见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7/30/c_121748208.htm)像这样的问题,我已将遇到两次,一次是我在71日曾体验高铁G35次北京杭州6小时24分运行,1999-2002年间,我曾多次来杭州讲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杭州研究生学位班和进修班等课程,往返杭州车票均为 554.00元(软卧),时间在16个小时以上。这次我乘坐的G35次高铁,由北京到杭州仅仅6小时24分,站站正点(1105分)出发, 1724分抵达杭州。二等软座635元(高铁共16节车厢,一等4节,其中二个一等均含观光区,商务车一节,二等车10节餐饮区一节)在高铁各节车厢之间是互通的,我仔细参观了全部的16节车厢。有些不遵守禁止吸烟的旅客违反规定而列车两次发出警报,所幸尚未对车辆行驶发生影响(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73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quickforward=1&id=461906)

另外一次是74日上午由杭州去嘉兴坐高铁。虽然没有停车,但是减速是事实。依笔者之见,从管理看,宣传不够,旅客以外抽烟影响不大;同时工作人员检查不力,甚至不管。从仪器监测角度看,如此极其敏感的识别警报反应是否过当,需要重新审定。真正的祸害恐怕在于这样的“狼来了一二再出现,人们反而不以为然,一旦真的狼来了,人们失去警惕,问题就大了。

 

仪器指挥极其重要,问题在于仪器设计是人来制订的,如果考虑不周或者某种特殊原因失灵,或者有人干扰仪器运行而失灵,司机和线路指挥如何把握方向盘就是关系千百人生命的大问题了。

****************

 

 

 

京沪高铁列车因乘客吸烟触发警报减速引发虚惊

20110730 19:56:4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G13高铁列车正在减速。

  “列车减速了,怎么回事,怎么断电了,还停了几秒钟?”30日上午10:50时,在从北京南站开往上海虹桥的G13次高铁列车上,乘客们看着窗外渐行慢慢的风景,从座位上站起来四处张望,空气中有一丝紧张气氛。“请不要在过道和卫生间吸烟,吸烟会触发报警器,不仅是造成列车临时停车、耽误您的行程,还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车厢内响起“高姐”广播声,原来是一场虚惊。

  在一天暴雨过后,30日上午,北京天空湛蓝晴朗,10时,G13高铁列车准时从北京南站出发。在车行50分钟、接近山东济南西站时,车内乘客们发现,列车行驶速度越来越慢,显示屏上的行驶速度正在往下掉,“100公里、50公里、29公里……”突然,车厢内照明灯关闭,电视广播声、铁轨电流的嘶嘶声消失。“像是停车了”,乘客们坐不住了,一些人站起来前后张望,有人开始小声议论,有人掏手机打电话。

  大概过了十几秒,车厢内照明突然重新恢复,广播声开启,传来“高姐”的声音:“乘客们,你们乘坐的是绿色无烟环保列车,请不要在过道和卫生间吸烟,吸烟会触发报警器,不仅是造成列车临时停车、耽误您的行程,还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请吸烟的朋友给予理解和支持”。原来是虚惊一场,车厢内一些乘客笑了起来,一些乘客起身走向列车工作人员,询问情况。

  随后,列车速度缓缓上升,窗外风景渐行渐快,显示屏上速度显示数字越跳越高,达到“301公里/小时”。车内恢复了平静,一些家长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说:“看,快到家喽。”

  G13列车人员向记者解释说,高铁列车内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允许吸烟,乘客不论是在车厢、过道、洗手间吸烟,都会触发警报器。警报器一旦触发,列车就会暂时停车。“不过没关系的,很安全,请不用担心”,列车人员说道。

(记者 朱晓颖)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7/30/c_121748208.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70442.html

上一篇:国家动物博物馆濒危动物展厅掠影(二)
下一篇:再看国家动物博物馆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