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问学研究大家百岁老人叶嘉莹仙逝(1924.7.2-2024.11.24)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11月25日发布(第35594篇)
惊获悉先享誉太平洋两岸终身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家百岁老人叶嘉莹先生于昨天15时23分在天津仙逝世,享年100岁(1924.7.2-2024.11.24)。
2023年,99岁的叶嘉莹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的诗词里面,他们那些美好的理想、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今年7月6日,值百岁寿诞的叶嘉莹先生以视频寄语广大中华古典诗词爱好者:“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我们一定会看到,我们中国未来爱好诗词的人这么多,我想中国也一向有这样的传统。祝大家学习诗词快乐!”.
奉献中国古典文学传播近八十年的叶先生,您太累了,您安心地休息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传播古典文学美的火种会传遍全球的。叶嘉莹先生一路走好, 叶先生的家人节哀!
**************************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
中国新闻网2024-11-24 23:13
中新社天津11月24日电 (记者 孙玲玲)据南开大学24日晚间发布的讣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生于1924年,北京人。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自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回中国大陆讲学。先后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1993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长。2007年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后定居南开大学。
数十年来,叶嘉莹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曾先后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数十项奖项和荣誉称号。(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617331549898920&wfr=spider&for=pc
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逝世 享年100岁
环球网2024-11-24 18:38北京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弃医从文 她志在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如果不是因为抗战,叶嘉莹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可她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的国文系,志在做一名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者。
从1945年起,叶嘉莹以一方讲台传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还接受了哈佛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华古典文学。
回国传承中华诗教 她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思念祖国的她给国家教委写信,请求回国教书。1979年春,她在南开大学开始了她回国讲学的第一课,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场如痴如醉的中国诗词之旅,为逐步恢复生机的中国高等学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此后,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各大高校讲授诗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并且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2015年定居南开园。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
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她门下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
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她捐出自己的积蓄3500多万元,成立了“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她曾说,要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中华诗词的精髓永远传承下去。致敬!
(总台央视记者 武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600087683941864
叶嘉莹:一生一世以教书著述为业的女先生远行了……
金羊网2024-11-24 22:55
2024年7月6日,值百岁寿诞的叶嘉莹先生以视频寄语广大中华古典诗词爱好者:
“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我们一定会看到,我们中国未来爱好诗词的人这么多,我想中国也一向有这样的传统。
祝大家学习诗词快乐!”
这是公众最后一次看到叶先生的音容笑貌。
11月24日晚,南开大学发布讣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近两年来,叶先生已常住医院,但并没有放弃自己传道授业的使命。她一生收集的大量宝贵文史资料,收藏于南开大学专为先生所修建的四合院式“迦陵学舍”,供学生和研究者使用。逝世消息传出后,已有师生和读者前往学舍,凭吊并献上鲜花。
传播:将诗词之美传播五洲四海
叶嘉莹先生字号“迦陵”。今年10月,中华书局将先生历年在书局出版的十余部作品重加校订,汇为“迦陵书系”,于重阳节隆重发布,向这位矢志传播中华诗教的“诗词的女儿”致敬。
“迦陵书系”包含《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拟古诗》《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说诗讲稿》《迦陵诗词稿》《迦陵讲赋》《唐诗应该这样读》等10种图书,不仅涵盖了叶嘉莹先生的学术论著、教学讲义和个人诗词作品,也有先生专门为青少年所写的普及读物,是叶嘉莹先生一生学术造诣、教学生涯、人生体悟的全面展现。
叶嘉莹先生融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一体,构建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在弘扬传统与文明互鉴中作出了独特的巨大贡献,同时实现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交融。
面对迥然不同的文学传统,她采用“兴发感动”的方式,用英语解读、分析、赏析中国诗词,在海外学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叶嘉莹先生在海外任教时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艺理论,这些理论都成为了她分析中国诗词的利器。
她不仅把中国诗词之美传播到海外,还汲取并运用西方文艺理论,阐释中国诗词,将新发掘出来的中国诗人的生命心魂与诗词之美传给世人。
《词学新诠》中,她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西方理论学养为基础,以现代观念和理论为工具,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科学的开发与归纳,建立了一个适合现代人理解的词学理论新框架。
执教近80年来,她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终身事业,著有数十部中文、英文著作,对中华古典诗词的体悟启发了海内外无数学子。
数十年来,她始终坚持弘扬中华诗词教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曾先后荣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数十项奖项和荣誉称号。
著述: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叶嘉莹先生一生坎坷, 1941年至1945年,她就读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受业于诗词大师顾随先生,专攻古典文学,这段求学经历激起她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决心。经历过种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但叶嘉莹始终酷爱古典诗词。正是古诗词的力量帮她度过一次次难关。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她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迦陵诗词稿》于2007年在中华书局初版,其中收录了叶嘉莹创作的诗、词、曲作品,既透视着她的识见才情,又记录着她一生的生命经历。
遭遇人生不可承受的痛苦,唯有诗歌才能带给她慰藉,给予她担荷苦难的勇气。1976年,叶嘉莹的大女儿和女婿在车祸中丧生后,她痛书十首《哭女诗》:“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其实我的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叶嘉莹曾创造过一个独特的概念:“弱德之美”。这是一种在遭遇不可抗力时,隐忍收敛却默默坚守的美。叶嘉莹的诗词中充满了这种“弱德之美”。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点滴,以深邃的思考探索着历史的轨迹。她的诗词既有着女性的温婉与柔情,又有着男性的坚韧与力量。她用自己的笔触,书写着一段段不朽的历史,也传递着一种永恒的精神。
叶嘉莹一生,也践行了自己在词学中创建的弱德之美:虽一世多艰,仍寸心如水。弱而为德,并非软弱,而是在“弱”的姿态中始终保有一份持守的力量。
传承: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事业
2022年,叶嘉莹先生首次以纳兰性德族裔身份亲自读诵、作序、作词、审定的《叶嘉莹读诵纳兰词全集》出版,引发读者热切关注。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叶嘉莹曾以此诗句概括其躬耕讲台、教授诗词的一生。
1979年春,她志愿自费回国,在南开大学创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赴国内各高校讲授诗词。2018、2019年,她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向南开大学累计捐赠3568万元。《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
截至目前,叶嘉莹已出版数十部诗词专著。
即便已过耄耋之年,她仍坚持在各种各样的课堂上,孜孜不倦地传递着古典诗歌的温热与赤忱。
91岁时,她依然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给研究生上课为促进诗词教育。生命最后阶段里,她从家里的沙发上起身都需要保姆搀扶。92岁那年,叶嘉莹挑选了218首古诗词为儿童作古诗读本,并为这些诗词录制了讲解和吟诵。
即使“生命已在旦夕之间”,她仍要努力做到杜甫说的“盖棺事则已”那一刻。叶嘉莹坚持每天手写论文、指导学生整理超过2000个小时的讲课录音。
2023年南开大学举办的“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99岁的叶嘉莹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的诗词里面,他们那些美好的理想、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这是叶嘉莹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颁奖词。
掬水月在手,如今,“诗词的女儿”成为了永存人间的一弯月。
文 | 记者 梁善茵 实习生 熊安娜
统筹 | 邓琼 吴小攀
就在今年7月份,叶嘉莹才过了自己的百岁寿辰,相关部门还发起了庆贺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主题活动。当天叶嘉莹并未出席,其小女儿赵言慧代替母亲出席了活动,并接收了礼物。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叶嘉莹便寿终正寝,虽已是高寿,却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601281805160728077%22%7D&n_type=1&p_from=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