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版面费与国际“接轨”

已有 3364 次阅读 2011-2-25 11:52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版面费, 与国际“接轨”

再谈版面费与国际“接轨”

 

黄安年文  发表:20110225

 

版面费的讨论涉及和国际接轨或者所谓“学术国际化”问题。我在20071116日撰写了一篇博文《出场费·版面费·和国际接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觉得还有重提的价值。依我的孤陋寡闻,在美国也不是什么杂志都收所谓版面费的,用所谓和国际接轨为由不能作为倡导版面费的理由。

 

笔者自新世纪以来,撰文已经不受量化学术的左右,没有量化要求的压力,而更多地体现自由学术的意志,所以自己很少主动向杂志投稿,因为有些杂志明显地受到版面费和量化学术影响的压力,将相当一部分的版面让给版面费和量化需求的作者。笔者以为出版主管部门倡导学术市场化和遏制版面化的悖论是导致学术质量下降和学术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原因。

 

笔者重申《整顿学术期刊版面费牟利要从源头抓起》(黄安年的博客,2011224日发布)中的见解:“要从根本上统筹兼顾地进行处理,需要学校和研究机关、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进行治理,仅仅靠新闻出版总署不通不痒的做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5989

 

下面是三年多前的《出场费·版面费·和国际接轨》博文

 

*****************

出场费·版面费·和国际接轨

 

黄安年文  发表:20071116

?

我孤陋寡闻难对收取版面费是国际大趋势并要与国际接轨之说不甚了了。在美国时未听说收取版面费是所有刊物的大趋势。自1992年以来我一直是权威的美国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的中国特邀编辑(International Contributing Editor),和其他两位中国特邀编辑一起推荐了中国学者的许多优秀论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该杂志发表了我们的推荐,未见有收取版面费之说。笔者自1978年以来发表过数百篇文章从未有一篇是收取版面费的,如要收版面费我一定拒绝发表,至少可以在我的学术交流网上和博客上发表,那是不收费的,不收自己的费也不收别人的费,因为是学术,不是学术交易。只是近两年来刊物上除约稿外,发表我文章的时间比过去要长的多,原因是编辑告诉我,要给评职称等关系户文章让路,而我的文章没有职称等问题,是没有时间性的。有时我干脆很少给“核心期刊”投稿,因为可能挤了急需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稿件。在国内许多有影响的期刊是公开声明不收取版面费的,现在收取版面费的刊物的名声好的实在太少,因为这样一来杂志刊登文章不是在学术面前一律平等,而是有个缴纳版面费的前提,而这个版面费又会因为刊物等级及刊登时间而区别对待水涨船高的,其结果文章的水平可想而知。

 

其实最早是出书要花钱买书号的,后来发展为想让出版社出书要每10万字交一万元或更多一些不等的费用。我出的二十几本书,除了《当代美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美国的崛起》是由基金会赞助外,都没有交过费,如果真要我交费我宁可不出书,花钱出书等于谁有钱谁就可以出书,这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出版社和杂志社走向市场,向作者索取版面费或者书稿费的办法,不是一个好办法,需要通过基金、广告、赞助、上级主管部门拨款等渠道来解决。过去单位“穷”所以想出俩那些“穷”办法,如教育产业化,现在教育产业化被明确否定了。那么出版事业完全产业化恐怕也会出问题的,学术产业化的口号是有问题。

 

再说现在在职的研究者也非人人都有“项目费”的。出版社、杂志社早就打就上“项目费”的主意,我们看到现在的不少图书或者文章是“项目费”的产物,这同样不是一个好现象,谁都清楚“项目费”在主要方面是操控在少数利益相关者手里的,没有权势的在职人员和已经退休的边缘化人员很少能够拿到“项目费”,这等于说他们要自己花钱来出版书籍或者论文,而对于出版社和杂志社来说,他们根本不关心怎样来发现和扶持新的没有“项目费”来源的学者的学术成果。

 

这里还要说到的是现在一些学术普及或者宣讲活动是要出场费的,和出版社、杂志社收取版面费和书稿费不同,举办方是要向主讲人交纳一笔可观的出场费的。可笑的是据说“三个代表”的宣讲有的地方的出场费每次8000元,现在宣讲“十七大”的出场费有没有,如果有是多少不清楚。现在一些“讲坛”主讲人到地方“义务”宣讲,出场费有一次八万的。他们宣讲一次有收入,这里出书和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却要交版面费和书稿费。看来先宣讲再出书是最有利可图的,因为那样一来加上电视媒体在黄金时间炒一把,估计可以大大发一下的名利双收了,你想即使交了书稿费(何况出版社纷纷抢稿源是不可能要书稿费的)再收版税,印量在几十万以上不是发了吗?而那些纯学术文章的恐怕既不能纳入“社科规划”或者“五个一工程”,十年磨一剑,还得自掏腰包。这种出场费、版面费把学术引向何方?为了解困,对于那些热心收取版面费的杂志,笔者建议以丰补歉,规定凡有“项目费”者一律收取一定比例的版面费,由杂志社出版精装本的“项目费”专刊,或者专门注明此稿收取项目费多少,鼓励明码标价,避免暗箱操作,而对于没有“项目费”又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才能过学位的学子的免收版面费,或者写明本文的版面费由某“项目费”赞助,这样岂不照顾了杂志社、“项目费”论文、非“项目费”论文几个方面的利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11166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6365.html

上一篇:节后农贸市场印象
下一篇:遏制通过网络公开索取版面费牟利现象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4 许培扬 张玉秀 罗帆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