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怀念何兹全老师

已有 3686 次阅读 2011-2-17 19:22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怀念, 何兹全老师

怀念何兹全老师

 

黄安年受权发布李沣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1217日发布

 

 我于195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当时系主任是白寿彝先生,系副主任是何兹全先生。由于白先生当时任人大常委,社会活动很多,历史系的工作实际由何先生主持。何先生当时的职称是副教授,历史系那麽多教授,为什么作为系领导的何先生却是副教授?当时很不明白。五十年后看了何先生书,才知道内中的政治缘由。原来何先生进师大历史系时,学校怀疑他与国民党的CC系有关,所以给了他个副教授,说过过再改。但这一压,就将近三十年。副教授领导正教授长达三十年,何先生不计较,照样愉快地过生活做学问,可见他的心胸多么宽宏大量。

 

在师大当学生时,何先生给我们的第二个印象是追求真理。在当时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争论很大。范文澜先生主张西周说,郭沫若先生主张春秋战国说,因这两位先生在当时史学界地位很高,尤其范文澜先生,在史学界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大、中、小学的中国史教学都依据此说。但这时如何先生自己所说,斗胆提出了魏晋封建说,而且把这个主张坚持到现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从五十年代争论到现在,还没有结论,如有的学者说的“现在是西周封建说东山再起,魏晋封建说卷土重来。”说明他始终不渝主张的东西,还是有可靠的根据和顽强的生命力的。

  北师大历史系毕业后参军入伍,从此我的生活进入了一个与历史基本无关的领域,因此与师大历史系,与何先生也就没有任何联系了。退休后我写鸟文化的书《话说画眉》,经常去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查资料,2006年夏,图书馆的公告上有何兹全教授的讲座,我怀着莫大的兴趣去听了何先生的讲座,也是想看看多年不见的老师。时年何教授已经95岁,研究了一辈子历史,但他讲座的题目却是现代国际政治关系问题——世界一体化,而且受到年轻人的热烈欢迎。可见他人老心不老,95岁的老人啦,还有一颗强烈的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的心。

 

  再次见到何先生是2008年。在这两年中,何先生的生活中出现了重大的变故和不幸。与他同生活共患难六十多年的师母郭良玉去世,他唯一的儿子,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何芳川英年早逝,九十六、七岁的老人受到如此大的打击,不知他是怎么样熬过来的。这时我正在撰写《探寻寿光古国》一书,我与同学郑一奇去看望他,并请他为我的书题写书名,他欣然命笔,谦虚地说,我的字可不好。

 

  2009年何先生因身体不适住过医院,但无大碍,但出院后手脚不如以前灵活了。前两天去看他,他送我最近出版的《大时代的小人物——何兹全》一书,在书上题写了“李沣同志存念,何兹全敬赠”,他的右手颤抖的厉害,是用左手写的。我对落款“何兹全敬赠”想了许久,何先生今年99岁高龄,虚岁已是百岁老人,在史学界德高望重,是公认的大家,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本书,一本是《中国文化六讲》,扉页上写着“史学大师”;一本是《大时代的小人物-——何兹全》,扉页上写着“被誉为史学泰斗”。1992年何先生去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尾形勇教授称他为“中国史学界的长老”。就是这么一位大学问家,给他的一位普通的学生,给他的一个晚辈题字时,用“敬赠”二字,可见这位大家把自已看得多么平凡,也可见普通的小人物在他心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大时代的小人物》这个书名,足可以证明他视自已为“小人物”。尾形勇教授说他是“中国史学界的长老”后,他说:“这‘长老’二字自然是就我年龄而言,非指学问造诣。”就是他从骨子里觉得他是个平凡的小人物,而不是什么大家,这与我们现实中生活中,不择手段争名造势、过度包装的主流趋势比起来,他确实显得像个桃花源中人,与时代潮流不太吻合。但用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标准评价,无疑正是这位老学者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那些花里胡稍的时尚,只是过眼之云,而这些小人物身上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底里。

 

附照片三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413894.html

上一篇:何兹全先生部分生活照片选(2008-2009)
下一篇:在悼念灵堂向何兹全先生三鞠躬
收藏 IP: 220.155.36.*|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