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蔡义江、吕启祥、杜春耕、孙伟科参加南图阅读节研讨会

已有 4983 次阅读 2010-12-18 15:05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吕启祥, 杜春耕, 蔡义江, 孙伟科, 南图阅读节研讨会

蔡义江、吕启祥、杜春耕、孙伟科参加南图阅读节研讨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1218日发布

 

应南京图书馆之邀,北京红学研究者蔡义江、吕启祥、杜春耕、孙伟科参加了于16日举行的首届南图阅读节开幕式暨《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会上蔡义江就红楼梦的作者是否是曹雪芹,吕启祥就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杜春耕就南图版红楼梦,孙伟科就红楼文化与红楼学术,做了发言。下面是四位的学术简历及会议的相关报道,照片选自http://www.jslib.org.c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0c8740100nqn7.html

蔡义江(教授、前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前中央民革宣传部长、现任中国红学会顾问)

1934- ),著名学者、红学家。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前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大学一部分)。师承词学名家夏承焘。《红楼梦学刊》及中国红楼梦学会创建者之一。曾任民革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创办团结出版社,兼任社长、总编辑及《团结》杂志主编。曾任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会长等职务。著有《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红楼梦〉校注》、《论红楼梦佚稿》、、《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红楼梦丛书全编》、《唐宋诗词探胜》、《唐家传奇集》全译、《四季风光》古诗选、《稼轩长短句编年》(香港上海书局)、《辛弃疾年谱》、《清代文学概论》(日本每日交流社)、《〈宋词300首〉详析》(台湾建宏书社)、《宋诗精华录》(译注)等,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其经典著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现称《鉴赏》、《全解》)迄今发行量超百万册。2010年新版作品有《蔡义江新评红楼梦》(上下卷,龙门书局出版)。

 

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

,原籍浙江余姚,1936年生于上海。1954年起执教于广东海南中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曾参加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冯其庸主持的《红楼梦》新校本(198219942008年修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红楼梦大辞典》的编写及定稿(1990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起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个人主要论著有:《红楼梦开卷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红楼梦会心录》(台北贯雅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红楼梦寻味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二十世纪上半叶《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下集共100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辑个人红学文章自选集《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近年发表的论文有《作为文化经典的红楼梦》、《作为精神家园的红楼梦》、《秦可卿形象的诗意空间》、《江宁云锦映红楼》、《卅年一觉红楼梦 赢得半生师友情—略记我周遭的女教授、女学者》等。1980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国际红学研讨会及台港新马等地的学术活动。

 

杜春耕(北京瑞利高级工程师、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

高级工程师。1964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我国大型光学精密仪器的光学设计工作,设计成果获得首届科学大会奖及多次部委的奖励。1994年起从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及早期抄本及刻印本的版本研究,在报刊上发表有关论文五十余篇。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农工民主党红楼梦研究小组组长等职。凡与《红楼梦》有关的物件,以红楼梦各种老版本为主,其他包括瓷器象牙雕刻、镜画、烟标、月份牌、邮票甚至各种版本的小人书都在他的收藏之列。

 

孙伟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教授、中国红学会秘书长)

1965.1-),红楼梦研究所教授。河南省巩义市人。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获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历任云南艺术学院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红楼梦学刊》编委、硕士生导师。云南省资助培养的《艺术学》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20052007年连续三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科研之星”奖。 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研究、美学艺术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在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百余万字。曾在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社会单位进行学术讲座数十余场,数次担任电视台的新闻观察员和学术顾问。获奖论文有《鲁迅身后不寂寞》、《审美现代性与〈红楼梦〉的意蕴阐释》、《美育与艺术教育、完人教育关系的若干思考》、《二十世纪红学研究的启示》、《论艺术的表现力》等。著作有《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论集》(约23万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艺术美学导论》(18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红楼梦〉美学阐释》(20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审美:艺术的向度》(22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首届南图阅读节全面启动

http://www.jslib.org.cn

2010-12-16 17:57:00来源:馆长办公室

  1216日,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文化报社主办,南京图书馆承办的首届南图阅读节开幕式暨《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孔繁灼到会讲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方标军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主持。

  此次《红楼梦》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中国红学会顾问蔡义江,中国红学会常务理事吕启祥、杜春耕,中国红学会秘书长孙伟科,江苏省红学会会长何永康、副会长朱永奎等多位红学专家共同参加。研讨会上,蔡义江针对红楼梦的作者是否是曹雪芹,吕启祥针对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杜春耕针对南图版红楼梦,孙伟科针对红楼文化与红楼学术,朱永奎针对大运河与红楼梦,严中针对南京与红楼梦,唐茂忠针对红楼梦版本等分别进行详细解说与互动研讨。

  开幕式当天,首届南图阅读节其它活动项目也纷纷展开。南图馆藏珍品展示评选活动在负一层展厅开展,该展览采用实物和展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南图馆藏的各类珍贵古籍,并将由读者与专家投票选出“馆藏十大珍品古籍”。《红楼梦》图书展示活动在南图四楼艺术图像阅览室开展,集中展出南图馆藏不同版本《红楼梦》图书、画册以及相关书刊。此外《红楼梦》诗词吟诵活动、《红楼梦》影片展播活动也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http://www.jslib.org.cn/njlib_gqsb/201012/t20101216_98619.htm

*************

首届南图阅读节(摘要)

(2010-12-16 20:50:55)

今天应南图邀请参加了首届阅读节开幕式和《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很高兴首届南图阅读节围绕“和名著对话,与大师同行”的主题,以文学名著《红楼梦》内容为题材推出系列活动。这次邀请全国权威的红学专家举办了《红楼梦》主题论坛,有一场综合研讨会和四场学术讲座。

   首届阅读节选读经典名著《红楼梦》,充分体现了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南京的红迷,今天很骄傲!

   今天的研讨会,亲耳聆听了蔡义江教授、吕启祥研究员、杜春耕高级工程师、孙伟科研究员以及朱永奎老师、严中老师、唐茂忠研究员的讲话,感触很多很多,我都做了记录,很想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今天见到了久仰的孙伟科老师,孙老师又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所以特别开心,笑得有点傻,而且最近补得太厉害,这张特别胖,不敢放大了。非常感谢孙老师!!!

   中间是蔡义江和杜春耕老师,右一是吕启祥老师,另两位是江苏雨花石协会的两位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0c8740100nqn7.html

*******************************

南京图书馆举办《红楼梦》为主题的阅读节

20101216 10:59:58  来源: 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216日电(记者 石永红)南京图书馆自16日起举办以《红楼梦》为主题的首届南图阅读节。

据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方标军介绍,首届南图阅读节为期半个月。期间,将举办《红楼梦》主题论坛,邀请权威红学专家举办研讨会和4场学术讲座,同时举办“红楼梦诗词吟诵活动”,集中展示南京图书馆馆藏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红楼梦》影片展播活动,播放不同版本的《红楼梦》故事影片、戏曲片及电视剧等,以专场赏析和系统放映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方标军表示,今后每届南图阅读节都将选择一部世界名著进行引读,时间固定在每年12月全民读书月期间举行。(完)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0-12/16/content_21645181.htm

**********************

首届南图阅读节活动安排一览表

http://www.jslib.org.cn 2010-12-06 17:09:00

  一、红楼梦主题系列活动

  1、《红楼梦》主题论坛

  第一场 《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时 间 1216日(周四)900-1130

  地 点 学术报告厅

(下略)(http://www.jslib.org.cn/njlib_ntyxgsxx/201012/t20101206_98341.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94822.html

上一篇:《美国政治制度》(1984)提要
下一篇:《政治与市场》提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