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杨生茂先生一直反对称他为“权威”

已有 3757 次阅读 2010-5-11 19:06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权威, 杨生茂先生

杨生茂先生一直反对称他为“权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511日发布

 

    德高望重的杨生茂先生(1917.9.26-2010-5.4)是我国美国史和世界近代史学科及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誉海内外的美国史和世界史资深学者,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重镇南开美国中心的创始人。杨先生一生急公恶私、求索创新、一丝不苟、淡泊名利、艰苦朴实、低调为人、谦逊待人、平易近人、泽惠他人。杨先生的美国史、世界史研究成果及其学术思想和道德文章,无论做学问,还是做人,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份遗产不仅是世界史、美国史学界的,也是整个学术界、知识界,他的一生和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

 

    先生从不给人以权威自居,以权威压人,以权威待人,他历来反对称他为权威。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学术界》2001年第6期上发表了我的《"承认"还是"认识到"----评人教社历史教材对外交原则问题的歪曲》一文,文章的第四部分引用了17部词典的叙述,还提到“最近笔者收到我国美国史、美国外交史权威杨生茂老教授来信,他说:“有些人自以为身居‘官职’,就全部真理在握,听不得不同意见。”“acknowledge recognize有明显的区别。其间意思岂容马虎。我想前者有理会的意思,态度是被动的,后者有‘确认’的意思,态度是主动的。”(杨生茂教授致黄安年的信,2001830日)(见《学术界》2001年第6期第130页)。

 

92日收到的这封信有关部分全文如下:

我在《学术界》上拜读过你写的关于中学课本的文章。文字详细,连刊两期。认真负责,急公秉公的精神跃然纸上。有些人自以为身居“官职”,就全部真理在握,听不进正确的逆耳之言。你据理据证驳斥一番,爱护教育大业的正气,令人钦佩。

acknowledge recognize有明显的区别。其间意思岂容马虎。我想前者有理会的意思,态度是被动的,后者有‘确认’的意思,态度是主动的。来函所言极是,其官气作风令人惊讶。  顺致

    教祺                                                      杨生茂 2001.8.30”

 

信中说连刊两期”是指我的文章《如何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兼答任史识先生》(《学术界》,2000年第6期,第109-119页)和《如何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兼答任史识先生》(下)(《学术界》,2001年第1期,第140-152页)

 

2001121,杨生茂先生写信给我,专门谈到拒绝用权威来表达先生的身份,信的全文如下:

安年同志:

今接《学术界》,第6期(200111月),读到大作“承认还是认识到”。读后有两点感想:

(一)你对事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急公恶私,一丝不苟的精神令人钦佩;

       (二)文中(第130页)用“权威”二字来表达我的身份,实不适当。这不仅令我赧颜羞愧,也会影响大作应有的效应,不免引起以“权威”压人的逆反心理。我向来不敢以“权威”自居,这倒不是怕拔什么“白旗”(如今不会有此类蠢事了),而是份量过重,难以承受。学后然知不足。同样,“老”也会知不足的。总觉得“权威”二字近似溢美。过去我多次公开为文,检查缺陷,其意在于不使谬种流传,贻误他人。另外,今日过于轻言“权威”,权威如过江之鲫了,其实真正名实相符者寥若晨星,少而又少。凡以“权威”自诩者难脱沽名钓誉之嫌。

        请不要误会,我不是评论你的文章。大作我是表示赞同的。上述文字只是针对“权威”二字而发的。病中无所事事,自我封闭,心中自不免闷懑。刚巧二字触动杂念。唠叨几句,尚求友人原谅,并予以指正。顺顷

          时绥                                                           杨生茂         2001,12.1

 

先生的信使我深受震撼,以先生的学术造诣,恭称权威合乎实际。但仔细品味,先生说得在理,在学术争议中人人平等,不因某人身份而影响学术评价,这本是学术批评中的应该注意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我心悦诚服地接受先生的善意批评和建议。

先生的信,字数不多,言简意赅,含意深长。

第一,先生说用“权威”表达身份,实不适当,不免引起以“权威”压人的逆反心理。

第二,先生说, 我向来不敢以“权威”自居,份量过重,难以承受。

    第三,先生说, 学后然知不足。同样,“老”也会知不足的。

    第四,先生说,今日过于轻言“权威”,权威如过江之鲫了,其实真正名实相符者寥若晨星,少而又少。

最后,先生还说,凡以“权威”自诩者难脱沽名钓誉之嫌。

 

    在当今权威如过江之鲫,名实相符者寥若晨星之际,先生的教诲令我们深思。

附影印照片5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22881.html

上一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究竟是哪一天?
下一篇:再谈关注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先生的学术和道德遗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