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自序《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1997.5.3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09月15日发布,第35248篇
【按:本文为黄安年著《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1945-1996)》一书的作者自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本书成果为1982年以来的研究集结,1985年指导研究生专题研究,1991年在美国收集资料工作,1992-1994年的潜心研究,1995-1996年4月课题结项报告,1996年5-10月书稿的修订,期间相关论文的公开发表,均在我的博客上陆续发布。】
作者自序
在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既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统治维护政权稳定、巩固资本统治的安全阀、保护器和调节剂, 也是美国各阶层人民争取经济平等,维护基本民权的斗争成果,还是走向21世纪的美国能否保持世界前列地位的重要制约因素。社会保障制度, 在主要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 在起步较晚的美国也已度过了61个春秋。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 不仅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不同, 而且也有别于西欧和北欧的资本主义国家, 带有它自身的明显特色。但是, 不管它在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 经验或教训, 它所走过的路程却应该被看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诚如中共中央所指出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本世纪以来,崐美国一直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在整个现代化不断发展和保持社会持续稳定的进程中, 在处理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的相互关系、丰裕和贫困相互关系以及财富的再分配是极为重要的。在处理这些问题中所遇到、想到和涉及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注意的。社会福利保障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持续发展, 涉及社会政治稳定、进步和发展, 涉及各个阶层的利益集团互动关系, 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影响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它的政策的历史回顾、实施时面对的诸方面的矛盾, 以及它的前瞻影响都是必须重视的。例如我们既要注意到美国在经济危机时期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 又要研究她在经济扩张时期制定政策时的扩大社会保障对策; 既要重视美国在经济滞胀和低速发展时期制定的调整政策, 又要关注她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对策; 既要研究美国政府的救济福利政策, 又要考察它由救济福利向工作福利转化的思想和政策; 既要注意美国的福利国家立法,又要重视美国的社会福利措施; 既要考察美国在婴儿出生高峰时期实施社会福利保障举措, 又要考虑“婴儿高峰”发展到“银发浪潮”冲击时期和和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 对于美国不同于西、北欧典型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的不足和优长都需要加以研究。
系统考察当代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演变、特点及美国政府的政策,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 其次, 它也有助于深入研究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国家干预的性质、作用及其多方面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弊端、丰裕美国和相对贫困的美国间的相互协调, 有助于认识美国财富再分配对各个利益集团的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第三,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它还对于正在深入进行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我国, 借鉴其经验和教训 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是对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它从历史和综合考察两个方面以及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人口、环境等跨学科的角度运用大量权威性的原始资料和有影响的论著, 进行了系统而较为全面的研究。全书分历史和综合两编,共17章,约47万字。
第一章对17世纪初到本世纪最初30年代的美国社会保障情况作了历史的回顾,并考察了三、四十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任期确立现代社会福利保障的理论和实践。
从第二章到第九章, 分别详尽系统地考察了杜鲁门政府继续新政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折衷性社会福利保障调整政策、肯尼迪政府扩大社会福利保障的反贫困战略、约翰逊政府强化社会福利保障的“伟大的社会计划”、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新联邦主义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调崐整、卡特政府继续调整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探索、里根和布什政府改革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思想和政策, 以及克林顿政府解决进退两难的社会福利保障的思想和对策。
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美国走着一段由确立政府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到扩大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再到由政府救济福利转向社会福利和工作福利的历程。
第十章到十三章分别详细考察了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中就业保障、失业福利保障、老年福利保障、健康医疗保障、教育福利保障、住房保障、退伍军人保障、其它公共援助保障、妇幼及伤残福利保障、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等十个方面, 它几乎囊括了个人、家庭和集团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十四章对影响社会福利保障的贫困问题包括贫困概念、贫困结构和贫困发生率,贫困线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第十五章论述了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五个明显特点: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制、美国社会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层次、社会福利保障财源的多渠道、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不崐完善和不平衡、社会福利保障受惠的不平衡。
第十六章研究了美国社会福利保障的作用和影响,指出它在维护社会生产率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方面的保护器作用, 在稳定现行资本统治方面的安全阀作用, 在协调各个利益集团方面的调节剂作用, 对于社会福利保障实施中的负面作用, 以及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对我们的借鉴作用。
最后一章介绍了美国的各种社会福利保障的理论和学说, 考察了社会福利保障主流思想的变化。
在结束语中笔者提出了需要我们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注意的十个原则问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适应生产力发展近期和中期水平原则; 工作福利,开发脱贫,救助赤贫原则; 政府、企业、社区、团体、私人和家庭并举的多元原则; 资金来源多渠道原则; 福利保障科学管理多层次和精兵简政原则; 政府宏观控制和管理原则; 既积极又稳妥的逐步推广原则; 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原则; 以及关注特殊利益集团和兼顾各个利益集团原则。
本书最后附有社会福利保障问题英文著作、论文和博士论文目录, 以及中文论译著目录。
本书的成果是集我十多年来的研究结晶。我自1982年发表罗斯福新政历史地位文章以来, 开始关注现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1985-1994年间,我先后带领研究生一起研究了关于约翰逊政府向贫困开战政策、尼克松政府的分享岁入政策、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里根政府的反滞胀政策、尼克松政府的家庭福利改革计划、卡特政府的更好地工作与收入计划、里根政府的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援助计划、美国政府的医疗改革等八个课题并具体指导他(她)们顺利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在这期间, 我为研究生开设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美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美国社会保障专题研究等课程。我在《二十世纪美国史》(1989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1993年)、《当代世界五十年》(1996年)等著作中虽然涉猎了美国社会福利保障问题, 但并没有作专门的系统的深入展开论述。1991年我有机会在美国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进行了以研究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为专题的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期间系统研究了包括1947年以来历年总统经济报告在内的大量有关美国社会保障和贫困问题的资料和论著,收集了自1985-1991年间涉及社会保障和贫困问题的博士论文, 查阅了在CD-ROM上的所有与社会保障相关的资料, 同时还到富兰克林·罗斯福图书馆收集了第一手档案资料, 对社会保障实施情况作了一些实地调查。所有这些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论据。1992年6月我申报的研究课题《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被正式列入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规划专项任务。自1994年5月起国家教委社科司的8000元人民币开始逐步到位。1994年10-12月,我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社会保障学院的社会保障专家唐纳德·科恩(D·Cohen)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从1992年至今,对美国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动向, 我一直通过与国外学者联系、图书交流、电子邮件等途径进行跟踪研究。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张运成君为我提供有关克林顿政府福利改革和医疗改革的大量辩论资料。
本书的集中写作于1995-1996年4月, 作为《当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考察》课题结项报告, 由五人组成的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 他们是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邓蜀生先生, 南开大学美国研究室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任理事长张友伦先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大通史》主编之一徐天新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大通史》主编之一刘宗绪先生,和北京崐师范大学经济系教授、在任主管文科副校长杨国昌先生。专家组组长在鉴定意见中对结项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称:“该报告框架结构合理,观点正确,在资料运用和文字处理方面也达到较高的水平, 极有参考价值。”在这里,我再次衷心感谢专家们对我的研究成果的肯定和他们的辛劳。
自1996年4月至10月,我用整整半年时间,对全书进行充实、加工润色和修订完善。在整个修定过程中,可以说笔者总是夜以继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排除各种难以想象的外来干扰。如果没有包括年近九旬的耆髦老人在内的家人全力支持和保障是不可能完成这部著作的。当然, 我能完成这部书稿, 也得益于现代化的信息媒介和和我的助手——电脑的效力。由于个人水平有限, 美国的社会保障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加上对美国的社会保障的见解可以说千人千面。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 恳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
本书申请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中华美国学会美国学者著作出版补贴基金的资助出版, 谨此致谢。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写于1996年10月28日完稿
1997年2月10日修改稿
1997年5月31日定稿
于丽泽安启斋
照片18张拍自该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